预防痉挛型脑瘫的措施主要有几种

发布时间:2022-12-28 21:00:46
孙永安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痉挛性脑瘫是指大脑部位瘫痪。主要是由于婴儿大脑并不成熟,各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发育不全,甚至会影响婴儿以后的成长和发育。所以对于痉挛性脑瘫的婴儿来说,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从母亲怀孕到分娩、分娩过程中,以及出生后这三个阶段。那么,预防痉挛型脑瘫的措施主要有几种呢?

一、出生前。

孕妇要积极做好产检,也要做好孕产期的保健工作,这样能够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怀孕的同时要戒除一些不良的嗜好,比如吸烟、饮酒等,不要乱用一些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同时,也要预防流感、风疹等一些病毒感染,尽量少接触猫、狗。不要过于频繁地进行B超检查,也要少和放射线、有害、有毒的物质接触。

这时可以通过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脑积液的方式检查,可以为治疗和诊断提供依据,从减少痉挛性脑瘫的疾病发生。所以家长应该密切配合,一起为患儿的健康负责。

二、分娩时。

胎儿出生时,要预防难产和早产。这是因为由于分娩而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痉挛性脑瘫的主要原因。所以,医护人员和产妇需要共同努力,认真、细致的处理分娩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要做好关于难产胎儿的各种处理工作。

三、出生后。

在胎儿出生后的一个月内,也要加强护理,预防各种脑外伤和颅内感染等。要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因为这对于语言发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一些姿势,一旦发现了不正常的情况,不要仅仅认为是骨骼或者是肌肉的问题,这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排查,防止痉挛性脑瘫疾病的发生,不要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以上就是预防痉挛性脑瘫的几个措施,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根据以上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如果孩子已经患有痉挛性脑瘫,也不要病急乱投医,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同时,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让孩子积极的做各种康复训练,这对于病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推荐
痉挛脑瘫的特点有哪些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痉挛型脑瘫是指痉挛型脑性瘫痪。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特点一般有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增高、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视力障碍等。痉挛型脑性瘫痪是脑性瘫痪的一种类型,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所致,建议尽早就医规范治疗。1、运动发育落后:不管是精细运动还是粗大运动均比同龄儿发育慢,比如3个月俯卧时抬不起头、7~8个月不能独立坐着、8个月后不会爬行等。2、肌张力增高:大多数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表现为手脚关节僵硬、手脚抽搐等。3、姿势异常:双手向后伸、内收、内旋,手指弯曲,大拇指内扣。身体向前屈,两腿内收、内旋、交叉、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走路时脚尖先着地,双脚呈外八或内八。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或减弱,尤其是颈强直性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异常。5、视力障碍:脑干损伤可影响视神经核,造成视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做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严格遵循医嘱积极治疗。日常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贴身衣服和床单被褥勤换洗,防止患者受到感染。
脑性瘫痪会出现肌肉痉挛
脑性瘫痪会出现肌肉痉挛。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病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肌肉痉挛是脑瘫患儿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脑瘫患儿出现肌肉痉挛主要是因为大脑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正常控制。正常情况下,大脑通过神经信号精确地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实现各种动作和姿势。但脑瘫导致大脑的这一功能出现障碍,使得肌肉的兴奋性发生改变,容易过度紧张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痉挛。这种痉挛可以累及身体的多个部位,如四肢、颈部、躯干等,导致肢体僵硬、活动受限、姿势异常等。例如,患儿的下肢可能出现交叉、尖足等异常姿势,上肢可能呈现屈曲、内旋等状态。肌肉痉挛不仅会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使其难以完成正常的动作,如行走、抓握等,还可能导致疼痛、关节畸形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患儿的残疾程度。肌肉痉挛还会给患儿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穿衣、洗漱、进食等活动都可能变得困难。对于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等,以缓解痉挛症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yuwei@12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