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3-29 17:19:28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通常是核磁共振理论,利用氢原子核的磁矩及射频脉冲激发,能够实现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物体内部结构,其物理学基础主要是核磁共振理论,通常可以涉及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射频脉冲与原子核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检查时,先将人体放置在强大的静磁场中,使人体内部的氢原子核磁化,然后通过发射射频脉冲激发氢原子核,使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需要注意射频脉冲的频率应当与氢原子核的旋进频率匹配,这样才能产生共振效应。

若射频脉冲停止,氢原子核将会释放能量,并且再次回到低能级,整个过程会释放出射频信号,这些射频信号可以被接收器捕捉,同时转化成为电信号,再通过计算机处理,最后生成相应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具有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等优点,在医学诊断及研究领域应用广泛,若检查后发现异常,需及时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