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病原学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12-09 17:32:24
罗文才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病原学特点有细菌形态与染色、细菌培养特性、细菌生化特性、细菌抵抗力等。

1.细菌形态与染色:布鲁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大小一般为0.5-0.7μm×0.6-1.5μm。其形态多呈球杆状或短杆状,无芽孢,无鞭毛。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形态可能会略有差异。例如,在陈旧的培养物中,布鲁氏菌可能会出现形态的多形性,包括长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

2.细菌培养特性:布鲁氏菌是一种需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但在含有血液、血清、肝浸液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例如,在血清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经过3-7天的培养,可形成微小、透明、无色的圆形菌落,这种对营养成分的特殊要求反映了它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特性,即通常寄生于动物体内,利用宿主提供的丰富营养来生长繁殖。

3.细菌生化特性:布鲁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少量酸,一般不产气。不同种型的布鲁氏菌对其他糖类如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等的分解能力有所不同,这一特性可用于布鲁氏菌的种型鉴定。例如,羊布鲁氏菌能分解尿素,而牛布鲁氏菌则不能,这些生化反应的差异为实验室诊断布鲁氏菌病提供了依据。

4.细菌抵抗力:布鲁氏菌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比较强,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例如在土壤、水、皮毛、乳制品中能存活数周甚至数月。在低温环境下,布鲁氏菌可以存活较长时间,但是对高温比较敏感,60℃加热30分钟或70℃加热 1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这种对温度的敏感性提示在预防布鲁氏菌病传播过程中,高温消毒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对可能被污染的肉类、奶类产品进行彻底加热处理。

这些特点使得布鲁氏菌病成为一种难以控制的人畜共患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来应对。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