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少量空气进入血管是能自行排出的。
当少量空气进入血管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在肺部,气体可以通过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进入血管的空气会弥散到肺泡中,然后通过呼吸运动被呼出体外。例如,在静脉输液等医疗操作中,有时可能会有极少量空气进入血管,只要空气量不超过一定限度,人体通常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机制将其安全排出,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如果进入血管的空气量较大,情况就会比较危险。大量空气进入血管后,会在心脏和血管内形成空气栓塞。空气栓塞会阻碍血液循环,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以及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比如,空气可能会堵塞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若堵塞脑部血管,可导致脑栓塞,引发头晕、头痛、肢体无力、抽搐甚至昏迷等严重后果。因为大量空气在血管内无法及时通过正常的气体交换排出,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和医疗操作中,要尽量避免空气进入血管。进行输液等操作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同时,也要避免进行一些可能导致空气进入血管的危险行为,如自行进行不规范的注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