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针头扎了可能出现感染、出血、异物残留、过敏反应、刺伤深部组织等,应根据情况对症治疗。
1. 感染:针头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扎入皮肤后易引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应立即挤出伤口处血液,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左右,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抗生素。
2. 出血:针头刺破血管导致出血。若为少量出血,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即可;若出血较多,需加压包扎,并及时就医。
3. 异物残留:针头可能折断,部分残留体内。若怀疑有异物残留,不要自行处理,应尽快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异物位置,由医生取出。
4. 过敏反应:对针头材质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症状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5. 刺伤深部组织:若针头扎得较深,可能损伤神经、肌腱等深部组织。会出现局部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相应处理。
被针头扎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搔抓,密切观察伤口变化,若出现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