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性失声,又称癔症性失语症、官能性失音(失语症)、精神性失音(失语症),是一种以癔病为病因的暂时性发声障碍,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一、病因
1.惊吓或创伤:患者可能经历了心理创伤或惊吓,如意外事故、亲人离世等,导致大脑的应激反应对声音发出的神经信号进行了调节,进而导致癔症性失声。
2.焦虑或抑郁:患者可能面临着过度的心理压力,如考试、面试、演讲等,导致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声音的正常发出,表现为癔症性失声。
3.心理防御:患者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产生心理防御机制,例如无意识地压抑情感、回避某些话题等,导致声音无法发出,出现癔症性失声这种病情。
4.文化程度及生活环境:文化程度较低者、生活的文化环境封闭性较高者,本病的发病率更高。
二、临床表现
1.发声困难:患者可能难以发出声音,或发声时感到费力。
2.声音嘶哑:声音变得沙哑、粗糙,失去原本的清亮。
3.失音:完全不能发声,或只能发出极微弱的声音,如耳语。但咳嗽、哭笑等仍可发声。
4.喉部感觉异常:患者可能感觉喉部有异物感、堵塞感或瘙痒感。
5.情绪异常:如焦虑、紧张、激动、抑郁等,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发声。
6.心理暗示影响:在特定环境或受到特定暗示时,症状可能加重或减轻。
癔症性失声患者的声带可处于各种位置,类似于各种喉肌麻痹患者的声带位置,但双侧声带位置常对称。喉镜检查发音时声带可呈现不完全内收,肌张力亦弱,有轻瘫现象。在安静呼吸时声带呈正常状态,或稍出现外展。喉头滴药迫使患者咳嗽,即可见声带闭合或开大。多为双侧声带功能性障碍而不是单侧性。
癔症性失声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发声障碍,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也各具特色。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