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1-08 17:22:08

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黄疸、肝脾肿大、粪便颜色改变、瘙痒、脂肪吸收障碍等。

1. 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且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消退延迟。皮肤和巩膜黄染明显,可逐渐加重,与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有所不同,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 - 3天出现,7 - 10天消退,而肝内胆汁淤积症导致的黄疸往往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的时间范围,且黄疸程度可能较重。

2. 肝脾肿大:

肝脏和脾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肝脏肿大较为常见,质地可能稍硬,边缘较钝。脾脏肿大相对肝脏肿大可能稍轻,但在查体时也可明显触及。肝脾肿大是由于肝脏细胞受损、胆汁排泄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致。

3. 粪便颜色改变:

正常新生儿的粪便颜色多为金黄色。而患有肝内胆汁淤积症时,粪便颜色可逐渐变浅,甚至呈灰白色,因为胆汁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的进入肠道,导致粪便中胆色素减少。

4. 瘙痒:

部分患儿可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表现为患儿烦躁不安,易哭闹,经常搔抓皮肤。瘙痒是由于胆汁酸在体内蓄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的。

5. 脂肪吸收障碍:

由于胆汁排泄异常,胆汁中的胆盐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患儿可能出现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的脂肪颗粒,还可能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等营养问题。

新生儿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