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并发症治疗、预防复发治疗、手术治疗等。
1. 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药物。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G钠盐、头孢曲松钠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液等,遵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能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清除感染灶,从而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炎症进展,缓解发热、乏力等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2. 支持治疗: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支持治疗至关重要。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血等。患者因感染常处于消耗状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能保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为战胜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基础;必要时输血可改善贫血等状况,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促进身体恢复。
3. 并发症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针对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药物片等药物减轻心脏负荷;对于心律失常,根据具体类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等。及时治疗并发症能缓解患者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整体病情有重要意义。
4. 预防复发治疗: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后,预防复发很重要。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戒烟限酒等,增强自身免疫力。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遵医嘱定期复查,必要时长期使用小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复发风险。
5. 手术治疗:当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脏瓣膜损害、心脏脓肿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瓣膜置换术、心脏脓肿引流术等。手术可以直接清除感染灶,修复受损的心脏结构,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预防感染。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若出现发热、心慌、气短等症状加重或复发,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