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凝血功能主要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等。
1. 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范围通常在11 - 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常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缩短可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肌梗死等。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和钙离子,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范围一般在32 - 43秒,较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延长常见于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脏疾病等;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血栓性疾病等。
3. 凝血酶时间:用于检测凝血第三阶段的功能。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范围为16 - 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等。
4. 纤维蛋白原含量:是血浆中的一种重要凝血因子。正常范围在2 - 4g/L。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降低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溶症等。
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饮食等。检查前应避免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若检查结果异常,应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