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解剖学分类有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籽骨等。
1. 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分为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骺,表面有关节面,覆有关节软骨,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成关节。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称骺线。
2. 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常具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的骨形成微动关节,以完成较为复杂的运动。
3.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胸骨和肋骨等。扁骨内、外两面的骨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中间的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
4.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等,能减轻骨的重量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5. 籽骨:是在某些肌腱内发生的小骨,多位于手掌和足底的肌腱中,如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籽骨的存在可以改变肌肉的牵拉方向,增加肌肉的杠杆作用,减少肌肉与骨面的摩擦。
在了解骨的解剖学分类后,若涉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或康复训练等,应向专业医生咨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以保障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