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肿瘤内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 肿瘤内科简介

[科室简介] 肿瘤内科创建于1995年,是重点学科-肿瘤学的一部份,在中美的联合指导下,已迅速发展成为目前浙江省规模、综合实力强的肿瘤内科。目前月出院病人数已突破600人次,住院病人的人均次费用居同类医院中低。拥有职称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博士学历14人,硕士学历10人。已经培养了大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进修医师,成为了浙江省肿瘤内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科还承担了60余项全球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配备临床试验PI助理2人,肿瘤随访医师1人。1996年开始在美国的指导下,每周三与肿瘤中心各科室联合举办多学科诊治讨论(MDT),在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领域站在了国内前沿。并与该院分子病理中心联合开展Her-2、EGFR、EML4-ALK、C-Kit、cMET、k-Ras、BRAF、MSI等数十个分子靶点基因的检测,是浙江省强的、规范的基因检测中心。拥有省内肿瘤内科雄厚的科研实力,目前已经承担了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科技厅重大专项1项,12项省部级科学基金等,为肿瘤转化医学的研究应用于临床提供强有力的后盾。该学科是国内早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单位之一,尤其对于肺部、肝脏近膈顶部等特殊疑难部位肿瘤的射频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基于纳米材料技术研制新型射频治疗针及其在肺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潘宏铭主任主持制订了《中国肿瘤营养治疗共识》、《浙江省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规范》,是浙江省肿瘤射频消融质量控制中心,首批高分通过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2012年9月20日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该院举行,全国90多家医院领导及来该院现场观摩,受到了一致好评。[诊疗范围] 各种晚期实体肿瘤尤其是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胰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恶性黑色素瘤、神经内分泌肿瘤、不明来源恶性肿瘤的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及转移性肺癌、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同时还负责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癌痛的规范化治疗、肿瘤分子免疫治疗。并负责全球多中心的药物临床研究。 特色医疗1.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肺癌的微创治疗(射频消融)2.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筛查和预防3.晚期乳腺癌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乳腺癌的围手术治疗4.晚期肺癌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5.晚期胃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胃癌的围手术治疗6.晚期结直肠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治疗7.晚期肝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8.不明来源肿瘤的多学科联合诊治9.晚期癌痛的个体化治疗10.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11.多中心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 技术优势1.科室以“微创”和个体化治疗为主导,以建设国内实体肿瘤个体化治疗专科为发展目标,将微创技术和个体化治疗全面应用于实体肿瘤治疗各个领域,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该学科是国内早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等单位之一,尤其对于肺部、肝脏近膈顶等特殊疑难部位肿瘤等射频消融治疗有丰富等经验,目前是浙江省射频消融质量控制中心。2.与该院病理科联合开展Her-2、EGFR、EML4-ALK、C-Kit、cMET、k-Ras、BRAF、MSI等20多个分子靶点的基因诊断项目,每周三与肿瘤中心各科室联合举办多学科诊治讨论(MDT),在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领域站在了国内前沿。3.拥有省内肿瘤内科雄厚的科研实力,目前已经承担了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科技厅重大专项1项,12项省部级科学基金等,为肿瘤转化医学的研究应用于临床提供强有力的后盾。4.推动包括“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在内的肿瘤规范化治疗,成为卫生部首批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5.主持制订《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与治疗的共识》。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