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骨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 > 骨科简介

苏州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是目前为止省内的双重点学科。骨科创建于1956年,奠基人为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常委董天华,第五届副主任委员、第六届常委唐天驷。该学科于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被确立为江苏省骨科医师培训基地,1994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1999年苏州大学获准设立临床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成为江苏省首批“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3年成立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骨外科的临床医学中心,2007年被评为重点学科,2009年成立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和唐仲英骨质疏松研究室,2010年被评为临床重点专科及江苏省脊柱损伤诊疗中心,2011年成立中美合作脊柱骨关节疾病诊疗部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美骨科联合门诊。该学科在椎弓根技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学科现有7名,副9名,讲师30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17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拥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名,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1名,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2名,自然科学基金评审3名,享受特殊津贴者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家、江苏省创业创新人才奖、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各1名。中华骨科学会常委、全国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和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委各1名。每年选派2-3名中青年骨干到一流研究机构进行访问学习,培养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年轻骨干;结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在上引进3-5名高端人才。 该学科共获得科技奖励30余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省内医学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厅新技术引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等。发表论文521篇,SCI收录杂志论文91篇,国内核心期刊231篇(中华级期刊论文73篇)。主编(译)、参编专著18部;获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