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麻醉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 > 麻醉科简介

1959年成立外科麻醉组,1978年成立独立的麻醉科,2001年成立麻醉手术科,2001年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合作单位,2001年为江苏省医学重点专科(麻醉学),1985年开始和外科联合培养麻醉硕士研究生,2001年被正式批准为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科,2002年开始和外科联合培养麻醉博士研究生。 现该科是集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室(ICU)、疼痛治疗、手术室、急诊手术室及体外循环机转流和麻醉后监护病房为一体的临床一级科室。该科室在职职工141人,其中1人,副3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1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治医师16人,主管护师16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1人,每年培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4-5人。科研人才力量雄厚,承担近十项省部级课题,主要包括:1、胶质细胞与疼痛的研究;2、癌痛的基础研究;3,麻醉与容量治疗;4,胆碱能受体与麻醉。获得省部级奖多项,该科承担苏州大学麻醉学博士、硕士、本科及专科学生的医学、护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该科承担全院手术病人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和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监测和治疗工作。年麻醉量近2万例,能开展各种手术麻醉,包括心血管病手术、各种器官移植手术、各种疑难危重手术的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近年该科加强科研工作,共申请到多项省、部级课题,获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科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疼痛治疗、临床麻醉。并积极开展新技术,如靶控输注技术(TCITargetControlInfusion)的应用提高了临床麻醉质量,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提高了双腔管定位的精度,并为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血液稀释技术的开展不仅节约了用血,还改善了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利用双频谱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应用无创心排量为重症病人进行监测,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深静脉和神经阻滞。 包括设备:30台多功能进口麻醉机,30多台多功能监护仪,便携式超声仪,多普勒血流监测,外周动脉连续心排量监测,BIS监测仪2台,肌松监测仪2台,12台靶控输注泵等。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