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库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显微手足外科中心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 > 显微手足外科中心简介

阙求豪、郭文通、李力、李秉权(已故)、李文琪曾经在我院显微外科发展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1967年由阙求豪完成了我院首例断肢再植手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学术交流会议,在全国引起轰动。1983年由李力、郭文通完成我院首例足背皮瓣游离移植术。1984年由郭文通、阙求豪完成我院首例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1987年由李力、李文琪完成我院首例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术。1987年由李文琪、史立强完成我院首例腓肠肌内侧头游离肌皮瓣移植术。1988年由李秉权(已故)完成我院首例拇趾甲皮瓣移植术。1988年由李力组建手外科并任科主任,李秉权(已故)、史立强、刘浩江、程毅为手外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曾经在断指再植、拇趾甲皮瓣、第二足趾游离移植、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等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尤其在臂丛多组神经转位手术方面,在顾玉东之后,较早开展了健侧C7转位手术,臂丛多组神经转位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2001年成立显微手足外科,2005年成立显微手足外科中心,由李昶副任中心主任。目前显微手足外科中心由李力(名誉)、温树正、李昶副、王润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白志刚副主任医师(硕士)、阎国斌主治医师、王爱国主治医师(硕士)组成。2001年,手外科又迎来了显微手足外科新的发展时期,全科在手足外伤急诊修复、手足功能的远期重建、手足功能的康复治疗、手足疾病的治疗;四肢神经损伤的修复和远期功能重建、臂丛神经损伤多组神经转位修复和远期功能重建;四肢血管损伤、断肢再植、断指再植;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目前,断指再植已发展到末节水平,游离移植的血管吻合口径已到1.0mm,应用游离移植技术,已对四肢大范围的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保全了许多面临截肢的肢体,并得到了有用的功能。岛状皮瓣切取技术已趋成熟,大量岛状皮瓣的使用,已使手部、足踝部、小腿部的皮肤缺损的治疗简单、快捷、有效。在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方面,隔神经转位屈肘功能重建手术后肱二头肌肌力60%已恢复到3级以上。背阔肌转位重建屈肘功能肌力已达到4级以上。四肢大血管损伤成功率大大提高。手足功能的远期修复已达到从不能用到能用,不好用到好用,不灵活到灵活的水平。已全面开展了手功能的康复训练。课题“四肢外伤性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已通过成果鉴定,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中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琪、中华显微外科学会主席侯春林、已故手外科韦加宁等对此成果均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显微手足外科中心全体同道立志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向全国和世界的手外科、显微外科界的同道学习,为中国内蒙古显微手足外科事业而努力工作。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