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库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B超科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B超科简介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包括腹部超声科和心脏超声科。本部超声科位于同位素楼三楼,科室设立超声检查室、介入超声室及超声造影室,是以超声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为主要服务范围的综合性影像学科室。现配有当今世界高端多功能三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并配备全套诊疗相关器械及监护设备,建立了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在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可喜成绩。每天检查病人约550人次,年完成12万人次超声诊治。超声检查服务范围包括腹部、妇科、外周血管、全身浅表器官等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和介入超声等的超声成像和诊断功能。在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治中除了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通过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等的超声成像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并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等方案,上满足了临床和病人的需求。科室作为山东省超声医师培训医院,每年接收来自省内外数十名相关专业医生进修学习,并举办超声继续教育学习班,邀请国内学者讲学,增强了学术交流。近三年,先后荣获“青医附院十佳科室”、“青医附院党支部”、“青医附院科室管理奖”,并有2人被评选为青医附院“十佳医师”,有1人荣获“青岛市保险执业医师”和“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其中“颈部囊性病变超声显像研究”获得2011年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厅市级课题4项。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区于2007年建立腹部超声诊断专业组,2013年正式成立腹部超声科。东区腹部超声科是一个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科室,拥有一支技术水平高、综合实力雄厚、服务优良的专业队伍,超声医师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在大量临床检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中积累了丰富的超声检查和诊断经验。本科室目前已开展了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精囊腺,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甲状腺,腮腺,颌下腺,乳腺,腹腔,胸腔,外周血管及浅表软组织;子宫,输卵管,卵巢;盆底超声诊断及功能评价;胎儿的常规二维、三维及产前超声诊断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流分析。科室医疗设备先进,目前拥有SIMENS、Philip、、Philip、Aloka等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具有二维、彩色多谱勒、频谱多谱勒、三维、实时三维及超声造影等功能;图像分辨力高,能够实时逼真的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大小、内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超声科注重质量控制和人才培养,人员构成梯段合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集临床、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科室。东区腹部超声科目前有员工13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超声专业助理医师4名,硕士生导师1名,护士2名,硕士学历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特色专业:(一)产前超声诊断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时间:建议孕期接受4次超声检查。根据医生的安排,可在孕6-7周,11-14周,20-28周,32-36周及分娩前各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三维彩超检查宜安排在孕22-25周进行,这个时期是排除胎儿结构明显畸形的较佳时期。为什么要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产前超声检查能准确评估胎儿生长发育与孕周是否相符,全面观察胎儿的形态结构,在产前诊断重大胎儿异常,及时干预,减少家庭痛苦和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超声检查对胎儿无创伤、无致畸作用、无叠加相应,安全性高。建议每一位孕妇在整个孕期至少做三次产前超声检查,有条件的孕妇在整个孕期作五次产前超声检查。产前超声检查的局限性:(1)超声检查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诊断意见不能等同于病理学诊断。孕妇本身即胎儿的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对胎儿畸形的判断,如孕妇腹壁厚度、妊娠月份。胎儿体位、胎儿骨骼声影、羊水量等,因此许多器官或部位可能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清。(2)超声显像也不可能将胎儿的所有结构显示出来或显示。(二)盆底超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底器官脱垂(POP),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妇女身心健康的五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2012年科技部将PFD列为“十二五”科技重大项目。但临床上诊断PFD主要依靠病人和医生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的影像学方法。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是能够准确、动态观察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手术补片和吊带的影像学方法,它为PFD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临床依据。经会阴盆底超声解决了经腹、经腔内检查技术无法动态观察盆底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问题,其三维成像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与周围脏器的空间关系;不但可以动态观察前中后盆腔中膀胱、尿道、子宫、阴道以及直肠肛管的病变和位置变化,还可观察肛提肌、尿道括约肌以及肛门括约肌的损伤情况,并尝试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进行超声定量评估,为盆底疾病的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盆底超声除了可进行术前诊断外,还可通过准确判断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变化而在术中行引导穿刺,评估补片或吊带的松紧程度,可避免悬吊过度造成膀胱损伤。经会阴盆底超声是可对手术植入的吊带和补片进行显像的检查方法,可以对补片的位置和功效进行评估。因此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在PFD患者的诊断、术前评估、术中引导、术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具有无创伤性、重复性好、费用低、花费时间短,病人无痛苦、禁忌症少等优势。科室新项目(一)介入性超声介入超声是在实时超声监视下或引导下,直接经皮穿刺将穿刺针或导管准确置入病灶、囊腔、或管道结构中。它包括介入性穿刺活检诊断及介入性治疗两大部分。特点:病灶显示准确,可以通过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体表面找到佳安全的进针点,还可以确定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能够在进针全过程中动态准确显示针尖通过部位和进针方向,针尖不刺破重要器官、血管,并且随时调整针尖的位置和方向,减少了穿刺的危险性,降低患者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操作简便,迅速,费用低廉。介入超声诊疗范围:(1)介入性穿刺活检:全身各部位软组织病变,超声能够找到安全进针路径,如淋巴结、乳腺、甲状腺、皮下和肌肉内的肿块、肝脏、脾脏、胰腺、腹腔和腹膜后等。(2)胸腹水抽吸及置管引流(3)介入性治疗:超声引导下肝、肾等囊肿酒精硬化治疗,假性动脉瘤穿刺凝血酶治疗,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肿瘤消融治疗等。(二)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一种实时显示组织微循环灌注佳的影像学技术。超声造影被誉为无创性微循环血管造影。它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提高人体组织低俗血流以及微小血管显示的敏感性,提供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特点: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快捷、方便、可反复多次进行的血管增强显影技术,不需要做碘过敏试验,无毒副作用,特别适合于肝。肾功能不良或对CT、MRI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优点:(1)实时:能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信息,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性。(2)安全:所用造影剂无毒副总用或过敏反应。检查前无须做皮肤过敏试验。(3)快速:整个检查过程短暂,约10分钟左右。临床应用:超声造影能有效的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可对上述脏器的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就诊指南就诊前准备:消化系统的检查易空腹进行,需提前6-8小时禁食;泌尿系统及经腹壁妇科检查检查需提前适度充盈膀胱;经阴道妇科超声检查能避开月经期;其它如甲状腺、乳腺等浅表器官、血管超声检查等均无需特殊准备。就诊流程:直接挂超声科号或到相应临床科室开具超声检查申请单,携带医通卡至超声科护士站,预约具体就诊时间,打印超声检查申请单,到预约日期携带检查申请单至护士站,护士将会帮患者调至相应的检查室,在就诊大厅内等待系统呼叫,然后进入相应检查室进行检查,检查后领取检查报告单。 黄岛院区腹部超声科始建于2011年4月,位于门诊楼三楼西侧,其前身是含超声诊断、心肺功能、神经功能等综合检查的黄岛分院特检科,2013年科室重新分配后,腹部超声科开始独立运营。目前,共设有超声检查室、介入超声室及超声造影室,已逐步形成以超声影像诊断和介入诊疗为主要服务范围的综合性影像学科室。人才梯队目前腹部超声科共有医生、技术人员13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人,技师4人。下设腹部、妇科、产科、小器官及介入、造影等专业组,在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人才团队主任医师:王正滨、牛卫东副主任医师:赵诚、刘荣桂主治医师:闫志梅、张桂俊、王芹芹、丁兆艳、张晓娟临床技术科室现拥有飞利浦、西门子等先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完备的影像存储系统,配备全套诊疗相关器械及监护设备,加以宽敞舒适的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持。多年来科室始终强调将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贯彻“人性化医疗流程”的原则,在门诊量逐渐递增的同时以高质量诊疗技术服务于广大患者和临床科室。科研工作与成果近年来,本科承担省、市级课题3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及学术成果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八项;科室人员先后发表学术论著30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级核心期刊发表160余篇;主编与参编医学专著17部。现有全国腹部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委员及青年委员各一人,山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兼超声介入副主任委员一人,青岛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医学分委员七人。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室坚持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创新,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开展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教学成效。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讲师7人。累计培养大学本科生500余人、硕士生15人。专科建设1、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介入性超声是在实时超声监视或引导下,直接经皮将穿刺针或导管准确置入病灶、囊腔或管道结构中,达到定性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技术,包括介入性穿刺活检诊断及介入治疗两部分。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和介入治疗,能够以小的创伤为患者解除病患,为临床提供宝贵的诊断信息。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作用和优势:是获取病理诊断的微创方法,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操作时间短,取材准确的优势。创伤小、无辐射、疼痛轻微,体表仅有不足2毫米的针眼,无手术疤痕,无需缝合、换药、拆线。适应症:全身各部位软组织的活检。如淋巴结、甲状腺、乳腺、皮下和肌层内肿块、前列腺、肝脏、胰腺、脾脏、腹腔及腹膜后肿块、心包及胸膜等的穿刺活检。活检前注意事项:由进行介入操作的医师先行检查,决定能否进行活检,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活检的部位及风险作必要的化验检查。胰腺及腹膜后肿块活检一般须空腹、禁食。前列腺活检术前须行肠准备,并口服抗生素。活检后注意事项:一般在活检后观察30分钟即可离开,特殊部位的活检需要参照活检后注意事项。如有发热、疼痛等症状,可到我科复查或致电186进行咨询。2、超声造影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和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出现超声造影已能有效的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已成为超声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诊断途径。有人把它看作是继二维超声、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显像是一种通过注入造影剂来动态、清晰显示微细血管,特别是肿瘤血管的新型显像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多应用于肝脏病变的诊断。根据注入造影剂后的时间,将肝脏的显像分为动脉相,门脉相和延迟相。根据各期相病灶内造影剂进入与退出的模式,即快慢、方式及强度等的不同,对病灶作出特异性的诊断。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具有动态、实时、连续显示肝脏实质和病灶血管构架及组织灌注状况等优势,诊断效能与增强CT相当。但与增强CT相比,超声造影是血池内造影剂,不进入组织间隙,能更加特异性显示病灶微血管灌注全过程。更重要的是,与其他方法相比,超声造影简便、易重复、廉价、无放射性、无肾毒性、安全性高。如今,超声造影已和增强CT、MR一起列入肝脏的三种常规影像诊断方法。同时,该技术也已推广至多个脏器的应用,如肾脏、胰腺、脾脏、甲状腺、乳腺、血管等,极大地推动了临床超声诊断的发展。科室动态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腹部肿瘤与介入超声诊断》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介入治疗项目。成功开展超声造影诊疗项目。为提升业务水平,建立超声科病理随访机制,并创建超声诊疗病理资料库。为促进科研发展,成立4只科研专业组。2014年成功开展甲状腺细针穿刺(FNA)项目。五、就诊指南 心脏超声科是医学影像学下设的三级学科,其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分布在院本部、东院区和黄岛院区等三个院区。心脏超声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奋进的工作团队,现有正高3人、副高3人、中级6人和初级5人。科室配备有领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4台,开展常规心脏超声、危重病人床边超声、超声指导下先心病介入治疗介入、术中超声监测、胎儿心脏超声等诊疗技术,平均年检查量10.8万人次。其硕士学位授权批准于2001年,博士学位授权批准于2009年,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多人。学科内有多人担任省市及超声医学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和委员等学术职务,先后获得山东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若干项科研奖励。 东区心脏超声科是医院为病人服务的窗口单位。科室承担心血管疾病超声诊断,尤其近几年开展胎儿心脏畸形专项检测技术,填补了青岛地区的空白,并形成专业特色,先后开展两项产前胎儿畸形超声诊断新技术,其中“STICK技术诊断胎儿复杂心脏畸形”被医院评为“新技术新项目”奖。科室承担青岛大学医学院心脏超声专业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是负荷超声诊断冠心病和心肌存活性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单位,主持承担《超声心动图学解剖基础与临床》研究生创新课程,并获批青岛大学首批研究生重点课程。科室近几年来承担课题1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1部;以首位获得省部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青岛市社科二等奖2项等。科室成员现任中国保健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山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心脏超声专业副主委,山东省影像研究会常务理事心脏超声专业副主委,青岛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超声专业主任委员、山东省常委;山东省超声医师协会常委;山东省教育学会委员;心脏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和临床急诊杂志编委;临床急诊杂志特邀编辑;中华医师杂志、心血管外科杂志审稿人。科室先后获“青岛市巾帼文明岗”、“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巾帼文明岗”、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优胜奖和行风建设优胜奖及巾帼标兵岗”;科室成员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青岛市与崂山区拔尖人才、山东省劳模、青岛市劳模、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山东省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妇女工作者、医院突出贡献奖,青岛市实施春蕾计划先进个人、医学院教学科研先进个人、全国民建会员等荣誉称号。 黄岛院区心脏超声科成立于2011年,现有医生5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4人。心脏超声科设备先进,技术精湛,配套设施完善,拥有飞利浦、西门子等公司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台。科室在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超声诊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承担着周边地区及基层医院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工作。与临床科室配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监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超声心动图数据采集,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干细胞治疗的超声心动图监控,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等工作。章蓉主任主持开展的超声心动图与起搏器程控仪结合指导和优化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起搏参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中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脏同步化分析及起搏参数优化等新技术在青岛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科室同时承担健康查体中心心脏查体任务。PACS系统的建立和全面使用,使得所有超声心动图报告及影像资料可以在3个院区内随时进行调阅,影像学图像可实现远程会诊。教学方面,承担青岛大学医学院本科、硕士及临床医学博士的实习、见习及临床授课任务,已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并担负各地区进修医生的培养工作。科研方面,科室近年参编著作5部,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6项,在研市局级课题2项。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