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库北京协和医院 > 放射科

北京协和医院 > 放射科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是中国早成立的放射学科之一,曾经拥有谢志光、汪绍训、胡懋华、解毓章、李果珍、刘玉清、张铁梁等中国影像学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种放射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举办过多种全国性专业学习班,为促进中国放射-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和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通过教委评审成为重点学科,现已基本形成种类齐全、设备先进、人员梯队合理的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是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北京市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截止2011年科室在岗正式职工112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40人,其余为初级职称,梯队合理。50%以上的科室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放射科拥有大型影像诊疗设备数十台,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双源CT和64排多层螺旋CT各1台、16排多层螺旋CT2台、3T超高场磁共振和开放式介入专用磁共振在内的磁共振成像仪6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3台、全数字胃肠造影机5台、全数字乳腺x线机1台,另有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DR)、激光相机等设备器材共计40余台。学科内部已经建成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并全面投入使用,诊断报告已完全实现计算机化。放射科诊治兼备、技术全面,在多层螺旋CT、超高场磁共振的临床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影像诊断、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早期影像学筛查、胰腺肿瘤的早期影像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垂体肿瘤的综合影像诊断和术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风湿免疫病及内分泌代谢性骨病的影像学研究、各系统的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诊疗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2010年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约30万人次。放射科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包括心血管介入诊疗在内的多种介入技术,并培养了大量心血管介入方面的人员,为这些技术在国内的开展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主要开展了全身各部位的动脉和静脉血管造影、先心病的经皮介入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及颅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颅内动静脉畸形和脑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锁骨下动脉成形术、肾动脉成形术、下肢动脉成形术、颈内静脉透析导管置入术、深静脉输液港置入术、上下腔静脉成形术、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肺动脉血栓栓塞溶栓、肝静脉成形术、肢体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等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除此之外,还广泛开展了包括脑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妇科肿瘤、骨转移癌在内的全身多部位肿瘤的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并开展了实体肿瘤经皮射频消融和冷冻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介入诊疗的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国内先进行列。该科在国内率先设立了放射科的护理单元,其中导管室为主要内容,在国内较早开设了介入治疗门诊。多年来,放射科承担或参加了大量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近5年来,发表SCI检索英文论著11篇,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会议投稿收录80余次,大会发言50余次。截止2011年,放射科在研或完成科技部863高科技计划项目1项,科技攻关课题3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卫生部级项目2项、卫生部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学科“211”工程1项,霍英东肺癌专项基金1项,校院级课题6项。同时作为分项目负责人参与完成科技部重大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2项、卫生部项目4项。截止2011年放射科主要学术任职情况如下:中华医学会理事1名,中华放射学会秘书长1名,中华放射学会北京放射学会主任委员1名,中华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华放射学会专科学会委员5名,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1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1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咨询工作委员会秘书1名,中华放射技术学会学术秘书1名,中华放射技术学会北京分会委员1名,北京医师协会放射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学术秘书1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2名,中国肿瘤协会放射学分会委员1名,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工作组委员1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会委员(MRI医师组副组长)1名,各种专业核心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6名,审稿10名。放射科目前开展的主要临床科研项目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心功能评价的研究、肾脏CT灌注及泌尿系统成像、胃及小肠多层螺旋CT成像、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和计算机辅助诊断肺小结节分析评价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胰腺癌综合影像诊断的研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高分辨CT对肺功能评价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研究、多层螺旋CT的肺动脉造影及肺栓塞CT诊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脑灌注成像等。此外,放射科还大力开展分子影像学和影像学前沿技术如CT灌注成像、光学成像、基因成像的开发和研究、磁共振新型扫描序列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磁共振特殊线圈的制作和评估、介入治疗新材料如载药栓塞微球、可降解可回收支架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放射科还开展了大量PACS临床应用研究,如影像三维重建、多种影像模式的融合、计算机辅助影像诊断(CAD)、远程医疗会诊等。放射科近年来主编影像学教材及专著9部:2003《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诊疗常规》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立体像素CT成像图谱》科学出版社2005《医学影像学》(八年制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医学影像学》(精品教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超高场MR全身应用图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肿瘤学临床应用图谱》科学出版社2009《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医学影像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放射科与国外多所大学如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密歇根大学等均有长期合作,大力开展影像学前沿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近年先后派出多名中青年医生到国外进修,学习先进的医疗、科研理念和方法。同时,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与国外院校影像学教学数据库的数据共享,进行具有先进水平的影像知识传播、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为国内影像医学学习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科室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