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别名:菌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病)

败血症治疗

      西医治疗:

       毒血症可见肝脾肿大,皮疹,呼吸和心率增快等。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和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肝炎。心肌炎。少数病例可伴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S0F)。迁徙性病灶 随病原菌而不同,多见于化脓性球菌及厌氧菌败血症。常见者有皮下及深部肌肉脓肿、肺炎,渗出性胸膜炎、肺脓肿、脓胸、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脑脓肿、骨髓炎等。

  一、常见的几种败血症:

  1.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和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由于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葡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败血症占败血症总数的70%以上)两者应用抗生素种类截然不同,因而,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极为重要。

  2.厌氧菌败血症:引起厌氧菌败血症的致病菌主要为脆弱类杆菌(占80%~90%),其他有厌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混杂一起,引起复数菌败血症。临床特征为①黄疸发生率为10%~40%,可能与脆弱类杆菌的内毒素直接作用于肝脏,或与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的溶血作用有关;②局部或迁徙性病灶中有气体形成,以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最为显著;③局部病灶中的分泌物有特殊腐臭气味;④易引起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而有胸腹腔、心、脑、肺。骨、关节等处的迁徙性损害和脓肿,以脆弱类杆菌和厌氧链球菌败血症多见;⑤可引起较严重的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并可伴发肾衰。

  3.真菌败血症: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大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临床表现较细菌性败血症轻,某些病例可无热或低热,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被原发病所掩盖,相当一部分病例在尸检时始确诊为本病。

  真菌败血症一般发生在严重基础疾病的后期,病情进展较缓慢,除血培养可检出致病真菌外,口咽拭子。痰、大便、尿等培养可获得相同真菌。体内各组织脏器均可累及,出现多发性小脓肿,并可导致心内膜炎、脑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特殊类型的败血症:

  1、复数菌败血症:是指从同一患者血液或骨髓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到2种或2种以上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败血症。发生率为14%~17%,常在其他慢性疾病或其它原因致病人机体抵抗力非常低下的基础上发生。致病菌种类繁多,主要有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脆弱类杆菌、四联球菌及部分真菌等。临床表现与单一菌败血症相似但较严重,如出现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病情加重恶化,有关体征较原来明显,以及血象等实验室检查改变时,则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应及时行血培养,最好同时抽动静脉血做需氧菌与厌氧菌及真菌培养。

  2、儿童败血症:儿童败血症因其解剖、生理、免疫等特点与成人败血症有所不同。即使同为儿童时期的败血症,也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发病率以新生儿为最高,约为1%~5%;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沙雷菌属、表葡菌及B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变化快,可在几小时内突发衰竭及休克。①较大儿童除寒战、高热、谵妄、面色青灰、循环不良外,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出现早而重,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肝脾肿大较突出。一旦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亦相继出现。②新生儿败血症无明显特征性,如出现拒奶、反应差、哭声弱、体重不增、黄疸加深、发热或体温不升即提示该病;若面色青灰。四肢冰冷或突然出现的全身衰竭已示休克。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尚不健全,25%~30%的患儿可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血培养阳性加以下一项即可确诊,一项指两个以上脏器感染;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高热或体温不升、黄疸、出血、腹胀、外周循环不良、频发呼吸暂停、酸中毒等)二项或两项以上加一个脏器感染。如血培养阴性,除上述一项外,短期抗生素治疗无效,亦应考虑败血症。

  3.老年败血症:常发生于肺心病、胆石症、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血液病、肿瘤及心肝肾等慢性病的基础上。起病急,进展快,常缺乏典型症状,可发生休克和MSOF,预后差,病死率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菌多见,常继发于肺部和褥疮感染。

  4.医院感染败血症:耐药性绿脓杆菌及金葡菌是其顽固的病原,常易发生复数菌感染。临床症状较一般败血症为重,可出现高热、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表现,病死率极高。

  5.烧伤败血症:常于烧伤后36小时组织液由外渗开始回吸收时细菌随之入血所致。耐药晶绿脓杆菌及金葡菌是其顽固的病原,常易发生复数菌感染。临床症状较一般败血症为重,可出现高热、休克。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表现,病死率极高。

  6.细菌L型败血症:细菌L型是缺失了细胞壁的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生长困难但可在加有血清和维持高渗透压的培养基上生长。细菌L型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可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既往认为无致病性,但近年临床分离到的L型多数有致病作用,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临床特点为慢性。反复发作的不规则发热,在使用抗生素后体温一度下降而再上升,白细胞不高或轻度增加,中性粒细胞胞浆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三、少见的几种败血症:

  1.表葡菌败血症:表葡菌是广泛存在于皮肤表面的非致病菌,可引起免疫损伤病人院内感染,包括伤口感染、插管感染和败血症。诊断表葡菌败血症的依据为①必须血培养2次以上阳性;②分离到的表葡菌生物型与抗生素型相似;③临床感染体征包括不能解释的发热,病情恶化(如低血压、神志改变或败血症表现)和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改善等,否则多为污染。病死率为22%~36.9%,死因除基础疾病外,未能及时认识该病和进行有效治疗也是原因之一。

  2.四联球菌败血症:多见于儿童及免疫机能受损者。临床特点为发热、皮疹、黄疸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菌血症持续时间长,易出现肺、脑、心等多脏器严重并发症和迁徒病灶。

  3.胎儿弯曲菌败血症:临床可呈三种类型①隐匿性败血症:其临床症状轻微,血中可分离到弯曲菌,可呈自限性或对抗生素反应良好,②继发于局部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脑膜炎、肺炎和栓塞性静脉炎,50%以上病人属于此型。③慢性或复发性败血症:病程可持续数月以上。典型临床表现为回归热型,体温可达 38~40℃,伴寒战,盗汗、不适和体重减轻。意识障碍和嗜睡多见,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升高。若治疗不当,病死率可达50%。

  4.不动杆菌败血症:多见于老人和婴儿,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感染可发生于多部位,其中败血症最为严重,病死率达30%以上。

    中医治疗:

       1.一般实证治宜清热败毒为主,虚证则扶正祛邪。
(1) 热毒炽盛:治宜清热败毒、清营凉血。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方中水牛角、栀子清热凉血;丹皮、赤芍凉血活血;玄参、生地以护营阴;黄连、黄芩、连翘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石膏、知母、甘草清气分实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大便秘结,阳明腑实者用泻热汤或增液承气汤加减。
(2) 湿热蕴结: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常用茵陈蒿汤合黄芩滑石汤加减。方中茵陈清利湿热退黄;黄芩、栀子清利湿热泻火;车前草、泽泻清利湿热。
(3)阴竭阳脱:治宜益气养阴、固阳固脱。常用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附子、龙骨、牡蛎固阳固脱。
(4)正虚邪恋:前者治宜扶正祛邪、滋阴解毒。常用复脉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味。后者治宜益气扶正解毒。常用托里消毒饮。
(5)热毒伤阴:治宜养阴生津、清热解毒。常用增液汤或竹叶黄芪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方中生地、沙参、麦冬滋阴增液,润肠通便;黄连、连翘、栀子清热解毒。

    2.中药治疗:

 (1)银花30g、野菊花15g、生甘草6g,水煎代茶饮。
(2)公英、地丁、半边莲各30g,水煎服。、
(3)牛黄醒消丸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热入营血,各种脓肿。每日1~2次,每次3g,温黄酒送服。
(4)连翘败毒丸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适用于邪毒炽盛者。1日2次,每次6g,口服。
(5)止痉散 全蝎、蜈蚣、僵蚕各等份,共研细未,每服1g,羚羊角或水牛角粉煎水冲服,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6)银黄片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适用于发热、头痛和脓肿。每次2片,1日3~4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

  败血症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证候多端,变化迅速,必须严密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早期静脉给以联合、足量、长程抗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均可治愈。若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依据所犯病位及虚实的不同施以清热解毒,凉血透营的汤药治疗,以加速疾病恢复。若高热不退、抽搐不止,药物疗效不佳时,可采用非药物治疗。


败血症专家答疑

脸很红,曾经患过败血症, 宝宝败血症可以喝二十毫升的奶严... 新生儿败血症是怎么回事 长期服用维C突然停了会不会得败... 婴儿血液感染葡萄糖球菌败血症能... 新生儿得了败血症怎么治疗?现在... 肺炎链球菌败血症严重吗?能治好... 宝宝尿路感染败血症治疗好了 宝宝肺炎和败血症住院了半个月 尿道感染,引起败血症

败血症相关视频

败血症是缺乏维生素c吗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败血症如何确诊脑膜炎 侯凤琴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化脓性脑膜炎会伴发败血症吗 陆海英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败血症热门文章

得了败血症能活多久 宝宝败血症会持续发烧怎么办 宝宝败血症如何降温 败血症骨髓炎患者饮食禁忌 败血症骨髓炎患者应该吃什么 败血症怎么样治疗早泄效果好 流脑的症状有哪些 两种类型流脑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