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滴漏综合症如何治疗

2017-12-03 23:09:28

李佳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鼻后滴漏综合征也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鼻部分泌物反流至鼻腔和咽喉部,甚至流入声门或气管,刺激该处的咳嗽感受器,引起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还常出现鼻部症状(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嗅觉异常等)、咽喉部症状(咽干、咽痛、咽喉异物感、鼻后滴流感、声音嘶哑等)及头痛、头晕等。此病多见于儿童及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患者。

究其病因,多是合并有鼻炎或急、慢性鼻窦炎等疾病,上述疾病控制不佳或合并病毒、细菌感染,进而出现一系列综合征。

对付鼻后滴漏综合征,主要是针对基础疾病和不同症状的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能够缓解症状,减少其发作。

● 对因治疗:根据基础疾病选择治疗方法,如针对过敏性鼻炎,首先避免过敏原刺激,药物治疗可采用抗过敏(口服抗组胺药物)+抗炎(吸入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等治疗;对于急慢性鼻窦炎,主要采用抗感染治疗,可根据情况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对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后滴漏综合征,应考虑手术治疗。

● 对症治疗:如鼻腔分泌物过多,可采用鼻腔冲洗、鼻腔雾化等;针对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分别给予止咳、化痰、利咽等治疗方法。

● 中医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根据其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其治疗主要为辨病、辨证相结合,根据病证及症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理法方药,如痰湿咳嗽,多选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加减;风燥咳嗽,可选择桑杏汤加减;痰热咳嗽,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肺阴亏虚者予沙参麦冬汤加减,同时可重用辛夷、白芷、细辛、防风、川芎等通窍药物。

除服用中药方药,周主任指出,患者还可应用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如辨证选取肺俞、定喘、合谷、大椎、天突等穴位进行针灸,或者根据“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中医理念,在夏季三伏天、冬季三九天辨证选取肺俞、风门、大椎等穴位进行贴敷,可起到调整气血、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气机之效。

鼻后滴漏综合征的注意事项

周主任提醒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在生活上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勤洗手、勤漱口,适当保暖,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服以避免感冒,出门戴口罩。每日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使用冷水刺激鼻腔。遵医嘱用药,不可过多或长时间应用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滴鼻剂,如麻黄素、滴鼻净等。有过敏性鼻炎者避免接触过敏原。

适合鼻后滴漏综合征的药膳

屏风粥:黄芪30克、防风9克、大枣8枚、粳米100克。将黄芪、防风洗净,水煎去渣取汁备用。将大枣、粳米洗净,同置锅中,加入药汁及适量水共煮,米烂粥成。每日一剂,分两次服食。适用于素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体质为肺气不足型者,缓解期服用。

藿香饮:鲜藿香叶5克,砂糖、清水适量。把藿香洗干净、切细,放入砂锅煎10分钟,加入砂糖即成。代茶饮,每日数次。用于伴有头痛、头晕、困倦乏力、恶心等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