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3-03-24 21:24:56

周祖刚 主任医师 绵阳市中医医院

(一)发病原因

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内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体各组织中明显缺乏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二)发病机制

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明,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是由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体各组织中明显缺乏而引起,可分为Ⅰ、Ⅱ、Ⅲ、Ⅳ型,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以Ⅰ型和Ⅱ型为主。Ⅰ型患儿β-半乳糖苷酶显著缺乏。该酶活性降低时,CM1神经节苷脂即沉积于体内各器官中,特别是脑灰质内。此外,该酶还参与某些酸性黏多糖的降解,故也可有部分降解的酸性黏多糖沉积于组织细胞内,其中以肝细胞内最明显。体内沉积的神经节苷脂可能来自各种细胞的细胞膜,因为该种结构中有大量神经节苷脂存在。Ⅱ型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虽然也是β-半乳糖苷酶缺乏,但其pH活性曲线和同工酶类型与Ⅰ型有所不同。

病理:在显微镜下,Ⅰ型的病理改变是所有器官的组织细胞都有气球样空泡,以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神经元内最明显。细胞质包涵体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溶酶体内有糖脂沉积,神经元内沉积的物质为强嗜苏丹性及PAS弱阳性,而胶质细胞和内脏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主要显示为多糖的特征。在肝实质细胞、库普弗细胞、肾小球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织细胞、造血组织的网织红细胞、心肌细胞、上皮细胞、肺和肠道的结缔组织细胞内,都可见有大的溶酶体。用电子显微镜检查,有膜的空泡内含有细小的无定形、轻度亲水性物质,偶尔含有成层的膜性结构。

在脑、小脑、脑干、脊髓及自主神经节细胞内,神经元在显微镜下呈气球样,这是由于大量具有膜性结构的溶酶体所造成的。此外,脑组织内尚有胶质反应和脱髓鞘性改变。同样,在周围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有细胞质包涵体,该种包涵体,甲苯丁蓝染色呈异染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这两种细胞显示溶酶体增大,其内含有透明的颗粒物质。

生化分析神经元包涵体内沉积的物质,主要由CM1神经节苷脂及单涎酸衍生物、胆固醇、少量磷脂和葡萄糖神经鞘磷脂所组成。内脏器官包涵体沉积物主要由糖蛋白和单涎酸黏多糖及少量CM1神经节苷脂所组成。

Ⅱ型的病理改变与Ⅰ型相似,但程度较轻。内脏器官可以无CM1神经节苷脂沉积,而有黏多糖沉积。尿中也可排出过多的黏多糖。脑内神经元沉积物CM1脑苷脂也较Ⅰ型低。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健康指南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1.开展婚姻和生育指导、努力降低人群中遗传病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2.采取有效的预...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少年。也有成人。   遗传基因缺陷,病人体内3种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Ⅰ型病人可并发腰椎改变,眼底黄斑部有樱桃红斑点。还有肝脾肿大及多发性骨发育不良畸形,皮肤增厚。有...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Ⅰ型需与某些黏多糖贮积症鉴别,但后者病程较长。Ⅱ和Ⅲ型应与C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婴儿型相鉴别,...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Ⅰ型病人周围血液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均可见有细胞内空泡,但Ⅱ型病人的阳性...
C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Ⅰ型又称全身性神经节苷脂贮积症,亦称婴儿型。其特点是:   (1)严重的脑变性,多于2岁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