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 22:35:54
(一)发病原因
由于反复发生的风湿热,早期二尖瓣以瓣膜交界处及其基底部水肿,炎症及赘生物(渗出物)形成为主,后期在愈合过程中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纤维性变,逐渐形成前后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瓣膜增厚、粗糙、硬化、钙化,以及腱索缩短和相互粘连,限制瓣膜活动能力和开放,致瓣口狭窄。
(二)发病机制
1.病理解剖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早期以瓣膜交界处及其基底部发生水肿、炎症及渗出物形成为主,后期在愈合过程中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纤维性变,逐渐形成前后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瓣膜增厚、粗糙、硬化、钙化,以及腱索缩短和相互粘连,限制瓣膜活动能力和开放,导致瓣口狭窄。根据病变程度,二尖瓣狭窄可分为4种类型。
(1)隔膜型:主要为二尖瓣交界处粘连,瓣膜本身可不增厚或轻度增厚,瓣膜弹性和活动度良好,偶有腱索轻度粘连,病情多较轻。
(2)隔膜增厚型(瓣膜增厚型):隔膜型的进一步发展,除交界处粘连外,前后瓣增厚,但前瓣弹性和活动度仍良好,后瓣活动度往往发生障碍甚至丧失活动能力,腱索可有轻度粘连和钙化。
(3)隔膜漏斗型:除瓣口狭窄外,前后瓣叶明显增厚、粘连,前瓣大部分仍可活动,但已受到限制,后瓣多已丧失活动能力,由于常伴有腱索粘连、挛缩和融合,使瓣膜呈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状改变。
(4)漏斗型:二尖瓣前后叶均明显纤维化、钙化,瓣膜活动度明显受限,弹性差,腱索和乳头肌粘连、挛缩和融合,使瓣膜僵硬而呈漏斗状,多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
由于二尖瓣狭窄使左心房舒张期排血受阻而逐渐扩大,血液在左心房内淤滞,易发生心房颤动和血栓形成,后者常始于心耳尖,可沿心房外侧壁蔓延,直达瓣环。陈旧性血栓可机化、纤维化和钙化,常附于心房壁,较新鲜血栓可附着其表面,一旦脱落可引起体动脉栓塞,产生相应症状。当左心房失代偿,房内压升高可导致肺淤血。长期肺淤血和纤维化使肺脏失去弹性而变硬,影响呼吸功能和气体交换。显微镜下可见肺泡壁层明显增厚,常伴间质水肿,胶原增加,有时在肺泡内可见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心力衰竭细胞”。肺毛细血管因淤血而扩大和曲张,肺小动脉壁增厚而变窄,肺血管阻力增高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而肺总动脉及其大分支常明显扩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肥厚扩大,继之右心房也可扩大。当右心失代偿时,则发生右心衰竭和体循环淤血征象。另一方面,因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减少,故患者左心室可缩小,严重病例可萎缩,尤以流出道部分为著,若并存风湿性心肌炎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亦可正常或扩大。由于左心室充盈不足,收缩期射血量减少,故可伴有主动脉根部内径相对缩小和搏动减弱。
2.病理生理正常成人二尖瓣口开放时其瓣口面积约为4~6cm2,瓣口长径为3~3.5cm。当瓣口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