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14:04:39
养生之道网导读:单纯疱疹,中医学称之为“热疮”“火燎疮”,是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单纯疱疹病毒引发的热疮
单纯疱疹,中医学称之为“热疮”“火燎疮”,是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好发于唇部、鼻孔周围、面颊及外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本病易反复发作。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外感风热毒邪,客于肺胃二经,热气蕴蒸肌肤;或由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或因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若先天不足,外感热毒,热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 将出现危重症候。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疱疹病毒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根据病毒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和器官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及新生儿感染。
人是单纯疱疹病毒唯一自然宿主,病毒经过呼吸道,口腔,生殖器以及有破损皮肤侵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黏膜、血液、唾液,以及神经组织和多数器官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胃肠道功能紊乱,药物过敏,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机械性刺激以及月经等都可促成本病的发生。
主要症状
1.可见于各年龄的人群中。
2.好发部位多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特别以口唇、鼻孔周围多见。复发性单纯疱疹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以颜面及生殖器如口唇、包皮、龟头、外阴等部位好发。
3.皮损特点皮损初起为红斑,在红斑基础上迅速出现的簇集性小水疱,破后糜烂、渗液、结痂,愈后遗留色素沉着。
4.自觉灼热刺痛和瘙痒感。
5.病程及预后病程一般1~2周,可以自愈,可以复发。
6.实验室检查:血液单纯疱疹病毒I克M抗体对近期感染的临床诊断有帮助。
诊断要点
症状(痒痛)+部位(黏膜交界)+典型皮疹(炎性红斑上簇集水疱)+病程(1周左右)+预后(自愈性+反复性)+实验室(血中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阳性)
类证鉴别
1.面部带状疱疹:多沿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的分支分布,基底炎症著明,呈带状排列,有显著的神经痛。
2.脓疱疮:散在性脓疱,周围红晕著明,被覆脓痂,接触传染性强,多发于儿童。
3.硬下疳:多为单个溃疡,软骨样硬,一般不痛。潜伏期2~3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梅毒螺旋体。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1.肺胃蕴热证:
主症:多见于热病之后,有轻微的周身不适,口干,口渴,烦躁,局部灼热刺痒,在口鼻周围等处发生群集小疱,大便干燥,尿黄赤。
舌脉:舌质红、舌苔白,脉弦滑。
治法:清解肺胃毒热。
处方:解毒清热汤加减。
方药:公英30克,野菊花30克,大青叶30克,紫花地丁15克,蚤休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
2.肝胆湿热证:
主证:皮损主要见于前后阴部,水疱易破,破后糜烂、渗出,疼痛明显;若染毒后则有脓性分泌物;伴发热,大便不调,小便黄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6克,栀子9克,黄芩9克,柴胡6克,泽泻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生地黄9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2克,薏苡仁仁15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
清肺抑火丸6克,每日2次;或黄连上清丸9克,每日2次;或牛黄解毒丸6克,每日2次。
外治法
1.皮损以丘疱疹为主,糜烂、渗出偏重者,以马齿苋水洗剂外洗或湿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2.皮损以糜烂、结痂为主,局部外用黄连软膏,每日2次。
西医治疗
1.局部治疗:以抗病毒及防止感染、干燥、收敛为主,可外用5%阿昔洛韦霜、喷昔洛韦乳膏、3%酞丁胺霜、2%龙胆紫液、炉甘石洗剂等。继发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环丙沙星软膏外涂患处。禁止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全身治疗:病情严重者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可首选阿昔洛韦口服200毫克,每日五次,7日为1疗程。重症者可用人白细胞干扰素,肌肉注射100万~300万单位,每日1次,5~10日为一疗程。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体会
笔者认为,本病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除了发病后积极规范治疗外,患者要注意忌食肥甘厚味、辛辣、鱼腥动风之品;局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对反复发作者应注意除去诱发因素,如发热、精神紧张、熬夜、过度疲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