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发病原因和症状

2015-07-27 05:50:57

陈宇飞 主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是皮肤病的一种类型,当皮肤出现坏死症状后会化脓感染,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对皮肤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患者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也要正确认识疾病的症状,才能早发现疾病进行预防治疗,那么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有哪些呢?

厌氧链球菌性肌炎的致病菌是消化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体口腔、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故属于条件致病菌。它有9个种属,在外科感染中重要的是厌氧消化链球菌(P.anaerobius)、微小消化链球菌(P.micros)、不解糖消化链球菌(P.asaccharolyticus)和大消化链球菌(P.magnus)。它们常和需氧菌(如B族链球菌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或其他厌氧菌(如类杆菌等)形成混合感染。其致病物主要为强有力的外毒素和一系列高度活性的酶类污染较重的创伤和手术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局部肌肉缺血、缺氧也容易诱发该病。

1.发病时间

一般在创伤或手术后2~3天发生,病程进展缓慢。

2.局部症状

(1)肿胀、剧痛,浆液样渗出 好转的局部疼痛重又趋于加重病人觉患部肿胀剧烈疼痛,有血浆样液体渗出并有恶臭。

(2)水疱形成 若感染的肌肉表浅,皮肤可有水肿、苍白甚至出现浆液性水疱,否则局部仅有压痛和轻度肿胀。

(3)捻发音 与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时,可有捻发音。

3.全身症状

发热,体温可达39℃。可伴有肝肾功能损害。有全身中毒症状尿蛋白阳性并可有管型。

上面文章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患者发现自己有类似的疾病症状时,要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可有效的控制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疾病的治疗可分为局部治疗、病原治疗和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