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三种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

2014-06-07 23:01:57

张秀琼 主任医师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在生活中,很多女性都有外阴瘙痒的情况出现,严重时会肿痛、溃烂,经过医生诊断是患上了非特异性外阴炎疾病。而非特异性外阴炎一共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治疗偏方,偏方仅供参考。

一、脾湿下注型

表现为阴部瘙痒、肿痛,难以自制,搔后流水伴有白带量多、清稀,食少便溏,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缓等症状。治用健脾除湿止痒之法,可选用完带汤加减。药如:苍术、白术各20克,山药、车前子、白鲜皮、蛇床子、白芍各15克,草红花、苦参各30克,乌药9克。如外阴搔破流水或带中混有血丝者,可加土茯苓、仙鹤草各30克。另于破损局部喷涂西瓜霜,每日2~3次,也可外涂珍珠散。

二、肝经湿热型

除见有阴部瘙痒、肿痛,甚至坐卧不安的主症外,外阴可有充血、灼热或糜烂溃疡,以及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烦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治疗则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法,选择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如:龙胆草、栀子、黄柏、生地、泽泻、车前子、丹皮各15克,柴胡、木通各9克,败酱草、薏苡仁各30克。兼见头晕、耳鸣者,加菊花、白蒺藜各15克,桑叶9克。口舌生疮者,加黄芩、黄连、竹叶、元参各9克。外阴肿痛,渗流脓水,或有皮肤破损者,还可与五味消毒饮合用。药如:蒲公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天葵子等。

三、肝肾阴亏型

此类证型的表现为阴部瘙痒,外阴皮肤增厚、粗糙可有皲裂,伴见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治疗可用滋阴降火,养血活血之法,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如:熟地、萸肉、山药、首乌、当归、丹皮、泽泻、茯苓、牛膝、蛇床子、白鲜皮各15克,知母、黄柏、草红花、茜草各9克。夜寐不佳者,加甘松、炒枣仁各30克。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加太子参、白术各15克,藿香梗6克,减去方中丹皮。

在应用上述内服药的同时,还需配合外用药治疗,则效果更佳。一般可采用熏洗方,药如:蛇床子9克,乌贼骨、白鲜皮、枯矾、苦参各15克。上方可煎汤,趁热先熏后洗,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如有破溃流水,或生疮流脓者,则用冰硼散或珍珠散,或娇妍消毒凝胶等涂局部。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三种类型及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治疗疾病有帮助。患上疾病后一定要治疗,但是有些女性会认为没有面子,害怕是性病,就放弃去医院检查,导致疾病更严重。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管什么疾病,发现后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