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喝牛奶有宜身体健康

2013-06-04 19:16:25

黄刚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牛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了,每天早上的早餐都少不了一杯牛奶。但是,你知道根据体质不同应该喝多少才的最好的呢?在大多数人的思维当中,小孩子应该多喝牛奶,补充蛋白质长身体,而老年人应该少喝牛奶,减少脂肪的摄取量。研究表明这是错误的,实际上,老年人应当适当多喝牛奶,婴幼儿却应当适量喝牛奶。

据调查,我国目前牛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消费误区。如人们普遍认为,牛奶的脂肪含量较高,老年人为了减少脂肪摄入量,喝牛奶应当有所节制,或者应当喝脱脂牛奶;儿童正在长身体时期,牛奶营养丰富,可以多喝,甚至有些家长对婴儿不进行母乳喂养,代之以牛奶喂养。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实际上,老年人应当适当多喝牛奶,婴幼儿却应当适量喝牛奶。

心血管健康与奶制品

在有益于防治高血压的食物中,奶及奶制品应是首选的食品。因为奶和奶制品含有丰富的可有效抑制高血压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有较多的钙、镁、钾,有益于控制高血压。这已是经过反复证实的事情。日本学者对自发性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大鼠进行的实验证实,牛奶中的钙、钾可预防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发生。英国学者对近8000名没有冠心病史,而且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45~65岁的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奶消费与心血管病发生呈负相关,不喝牛奶比每日喝1.1升(1夸脱)牛奶者的高血压发病率高出两倍。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均表明,牛奶和酸奶由于其高钙、钾、镁和低钠含量,可以预防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医学家们认为,动物蛋白是防止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保护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与脑血管意外呈负相关。为防止脑血管意外,应多摄取动物蛋白。但是富含动物蛋白的动物食品往往同时也富含脂肪和胆固醇,而这又不利于心脑血管病,因此选择动物蛋白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的动物食品就很重要。和猪肉等相比,奶及奶制品是动物蛋白的良好来源,以牛奶为例,若每日饮用250毫升,可摄入动物蛋白7~8克。如增加牛奶饮用量,则可提供更多动物蛋白,而只增加少量脂肪和胆固醇。

有些人认为长期食用牛奶,其所含的脂肪和胆固醇不利于高脂血症的控制,甚至认为是高脂血症者的禁忌食品。西方膳食热量中约有2/3来自动物食品,奶类是动物性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人年均奶消费量达260千克,西欧有的国家消费量还超过这个数值。在大量摄食肉蛋类的同时应适当控制奶类消费。但是,我国居民人年均奶类消费量不足10千克,如此少量的奶类消费量,所能增加的脂肪和胆固醇是有限的。奶类在我国不应成为控制的食品。实际上,牛奶所含的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各占50%。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液胆固醇的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则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即使食用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0%的纯奶油,不仅未增加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反而增加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从膳食调查的结果分析,中老年人为控制血液胆固醇升高,主要应控制含高胆固醇的或可促进血液胆固醇升高的动物内脏、肥肉,而不是奶和奶制品。

牛奶与长寿有缘

牛奶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更是老年人最佳长寿食品。因为牛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成分,而且其质量和构成比例都适合人体需要。它吸收率高,利用率高,是既经济又安全的营养保健食品。

牛奶含蛋白质3.5%,其中酪蛋白占80%,含有人体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所以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

牛奶中的脂肪约3.4%~3.8%,其中亚油酸占33%,所以牛奶的脂肪溶点低,颗粒小,呈高度分散的胶体状态,易消化吸收。牛奶脂肪中还含有必需脂肪酸和少量卵磷脂、胆固醇。牛奶中的胆固醇比畜肉和蛋类要低得多。

牛奶中糖主要是乳糖,约含4.6%,其甜度是蔗糖的1/8。乳糖有刺激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的作用,还有助乳酸菌生长,抑制腐败菌。

牛奶100克含钙120毫克,每天如饮用两袋牛奶,可提供300毫克的钙。牛奶中钙呈溶解状态,其钙磷比是1.4:1,所以牛奶中钙吸收率高。

牛奶中的矿物质以碱性元素为主,所以牛奶是碱性食品,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体内环境稳定是防病抗病的基础,也是抗疲劳、延缓衰老的基础。

牛奶中几乎含所有已知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夏季牛奶中维生素A、D、B2含量高。这些维生素与钙的吸收利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很有帮助。

牛奶中的钙可促进肾脏排水和钠,可抑制升压激素的分泌。患高血压的老年人如每天饮用1~2袋牛奶,对高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还有调整紧张情绪和镇静作用。

酸奶是用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菌使肠道pH降低,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有止泻和抗病毒的作用。酸奶可提供机体免疫力,刺激机体产生γ-干扰素,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高,促进抗体产生,对肿瘤细胞有抑制或杀伤作用。全脂牛奶也有类似作用,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多喝全脂牛奶,有助于预防癌症,特别是牛奶脂肪中含有少量特种脂肪酸(CLA脂肪酸),可在预防血癌、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方面发挥作用。

有的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出现腹胀、腹痛、肛门排气增多,可改用酸奶或加入少量可可粉。患胃溃疡的老年人不宜饮用牛奶,因牛奶使胃酸分泌增加,不利于溃疡面修复。

婴幼儿要防牛奶贫血症

所谓“牛奶贫血症”是指婴幼儿因过量饮用牛奶,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该症于1985年10月由日本松本隆五医师提出。

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获得一定的铁,但满六个月后,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质。然而,市场上出售的牛奶,1000毫升中含0.5~2.0毫克铁,而一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约6毫克铁。不仅牛奶里含铁量太少而且铁的吸收率很低。铁是造血的基础元素,铁不足则会发生缺铁性贫血。据分析,牛奶的铁含量只有人奶的33%,同时,人奶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有10%。能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的促进剂之一,是牛奶中含量最少的维生素C。而目前多数人都用金属器皿煮牛奶,此时维生素C很容易氧化。加上婴幼儿时期缺乏胃酸,不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若不注意补充维生素C,铁的吸收利用率自然就会降低。同时,牛奶中钙、磷、钾含量较多,而这些矿物质可使胃内容物呈碱性;磷还可与铁结合成难溶解的物质。这些都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妨碍缺铁性贫血的纠正,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此外,铜也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大部分的铜以血浆酮蓝蛋白氧化酶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这种多功能的氧化酶能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三价铁,以促进铁在肠道的吸收率,为制造血红蛋白贮存原料。而牛奶中的铜含量也极低。1000毫升仅含铜0.01毫克左右,很难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这也是造成“牛奶贫血症”的原因之一。

此外,牛奶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等抗贫血因子易遭损失。目前,婴幼儿饮用的牛奶几乎都经过高温煮沸,而叶酸和维生素B12经煮沸后,损失量可达50%以上。维生素B12只有在胃内粘蛋白作用下,才能被顺利吸收。由于婴儿胃内缺少粘蛋白,故单纯用牛奶喂养,势必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致细胞的核酸代谢障碍,从而发生婴幼儿巨幼细胞性贫血。

如今很多的母亲为了自身的美丽,都选择用奶粉代替母乳,实际上这样是不对的,这样会造成叶酸和维生素的缺乏。饮食一定要多样化,因为我们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元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吃的东西不能是单一的。对于老年人适当的多喝一些牛奶是有好处的。

腹痛用药方案
元胡止痛片
元胡止痛片属于中成药类药物,对于消化道疾病、妇科疾病、神经痛等因素造成...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
山莨菪碱可以抑制平滑肌痉挛,所以会起到止痛的作用,如胃肠道痉挛患者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