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是什么 介绍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

2018-12-11 07:24:29

李晓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发病部位是大脑。肝豆状核变性最早于1912年被发现,也叫做Wilson病,是一种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具有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会导致肝硬化以及多种脑变性疾病,这种病多发于青少年群体,男性比较多见。肝豆状核变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伤残甚至死亡。那么,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和症状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肝豆状核变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多为同代发病或者隔代遗传,很少会出现连续两代发病的情况。肝豆状核变性的致病基因是ATP7B,ATP7B突变会导致ATP酶功能异常,导致血清铜蓝蛋白的合成减少,排铜障碍使得铜离子在体内各大器官沉积,导致肝硬化、精神症状、肾损害等病症。

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表现。在临床上,肝豆状核变性表现为神经症状、精神症状、肝脏异常等。神经症状以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患者有异常的肢体动作,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等,伴有异常面容、吞咽困难、震颤、行动迟缓等。震颤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姿势性的。肝脏受累的部分可能会出现炎症,症状比较隐匿,进展比较缓慢,很多患者就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肝硬化、腹水等,严重的肝损伤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本文介绍了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和症状表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比较复杂,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这种病越早治疗越好,晚期治疗几乎没有效果。很多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疾病痛苦而选择自杀,多数死于肝衰竭或肿瘤。

肝豆状核变性用药方案
青霉胺片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脏及脑损伤的疾病,而青霉胺为治疗本...
葡萄糖酸锌胶囊
葡萄糖酸锌通过抑制铜在肠道的吸收,促进铜从粪便排出体外,减少铜在肝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