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大便失禁

功能性大便失禁检查

  

  4.1 肛直肠测压法 肛门直肠测压常作为评定FFIC患者肛门直肠生理病理功能的首选方法,能反映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和直肠敏感性、直肠顺应性以及它们与一些疾病的关系,并能指导大便失禁的生物反馈治疗。检测内容包括:(l)肛管静息压与最大挤束压;(2)肛直肠感知性(anorectal sensation)及观察直肠肛门抑制反射;(3)直肠顺应性:国外正常人直肠顺应性指数为6~20ml/min;(4)宜肠内外括约肌协调运动。

  4.2 影像学捡查

  4.2.1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八用放射造影的方法研究排粪时的盆底肌和直肠运动。方法:从肛门灌入直肠150-200ml硫酸钡后,在X线监视下,动态观察静息状态和钡剂排出时的惰况。由此可得到某些肛直肠疾病的病理学证据,还可提供肛直角的情况。Piloni等通过排粪造影测量82例大便失禁患者静息状态、缩榨时、排便中的平均肛直角分别为116°,95°,141°,均显著大于正常组的104°,84°,133°,静息时差别最大,并提示肛直角与大便失禁严重程度有关。

  4.2.2 肛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可确定大便失禁患者肛门括约肌损伤及缺损的存在及其范围。有资料提示肛内超声也是指导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种新方法,但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经验。

  4.2.3 MRI或CT:Malouf等比较MRI与肛内超声检查(EUS)对大便失禁的诊断价值,MRI对诊断EAS病变与EUS相似,但对IAS的诊断不及EUS。对于大便失禁的诊断,肛门部MRI检查与术后诊断符合率40%,EUS为80%。这些检查费用昂贵、费时,就我国目前情况不主张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国外学者观点也有争议,大部分趋向于进一步比较探讨其应用价值。

  4.3 肌电图 用直肠肌电和盆底肌电描述法,可了解直肠平滑肌的电活动和盆底肌的电活动,协助诊断FFIC。肛肠肌电图作为大便失禁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种监测手段,在大便失禁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国外肛肠肌电图的应用较我国为早,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肛肠肌电图尚处于研究应用阶段,对盆底的肌电图的研究较多,已取得了一些经验。

  4.4 直肠敏感性测定:宜肠敏感性的评定可用气囊法,也可以通过恒定电流刺激,测定肛门直肠粘膜敏感阈值。研究报道有些IBS患者其直肠肛门敏感性是增高的,这些患者一旦.有少量粪便即有便意,严重者长此下去,可能伴发FFIC。

功能性大便失禁专家答疑

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西医治疗方法有... 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的饮食及保健... 发病时头晕,眼痛,呕吐还有大便... 睡觉时无便意,突然大便失禁,像... 大便失禁的症状有哪些? 经期刚来第二天,洗澡时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该怎么治疗 脑梗卧床病人大便失禁怎么办 半夜出汗,出汗后,有大便失禁感 会不会是大便失禁?急!!!

功能性大便失禁热门文章

功能性大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功能性大便失禁是一种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