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黄瘤的形态和发生部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扁平黄瘤 为淡黄到桔黄色略高于皮面的扁平丘疹或斑块,自米粒到蚕豆大小,边界清晰。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眼睑周围,称之为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妇女,好发于上眼睑内眦,单个或多个,发展缓慢,可波及两侧上下眼睑,形成一环绕睑周的黄色圈,十分特殊。此型黄瘤若在40岁以后始出现者常不能检出脂质异常,而在青少年发病者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Ⅱ型。扁平黄瘤偶见对称泛发于睑周、颈侧、躯干和四肢,见于中老年人或是伴有各种异常蛋白血症的患者中,称为泛发性正常脂血症性扁平黄瘤。扁平黄瘤可沿掌纹和手指掌面纹理呈线条状出现,称为掌纹黄瘤,常伴高脂蛋白血症Ⅲ型。
(二)结节性黄瘤 为黄豆到核桃、甚至鸡蛋大小的丘疹或结节,初柔软、淡黄到桔黄色,以后因纤维化而变坚实、呈棕红色。缓慢增大并融合后可呈明显高出皮面的分叶状斑块,边界清楚。好发于肘、膝、指节伸面、髋、臀等部位。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Ⅱ、Ⅲ和Ⅳ型。结节性黄瘤可发生在肌腱、靭带和筋膜处,又称为腱黄瘤,多见于跟腱处,结节深在、坚实。多见于严重的高脂蛋白血症Ⅱ型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
(三)发疹性黄瘤 为多数针头到火柴头大的柔软小丘疹,初呈桔黄色、围有红晕,后转黄棕色。突然成批发出于躯干上部、臀部和肢体伸面,并可累及口唇和口腔粘膜。可迅速自行消退不留痕迹。患者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症Ⅰ、Ⅴ型,偶见于Ⅲ型或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四)播散性黄瘤 是一种罕见的正常脂血症性非家族性黄瘤,常见于青年男性,为多发性疹性小丘疹和结节、从桔黄、红黄色转红木色,成堆而不融合、常对称分布于颈、腋、肘窝、腹股沟、腘窝和躯干屈面,约1/3患者有粘膜损害、可累及口腔、舌鼻、咽喉甚至气管;约1/3患者可累及视丘一垂体后叶而致尿崩症。病程慢性但可自发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