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急性应激反应?

2013-11-13 17:08:21

孙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急救中心

如果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突然受到强烈冲击,就会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症状。通常在受刺激数小时后发病。此病例比较复杂,但如果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康复,且不会留下后遗症。

1.药物治疗

这虽是对症治疗,在急性期是必须采用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对那些表现激越兴奋的患者,更应应用,因为应用适当的精神药物后,使症状较快的缓解,可以改善接触,便于进行心理治疗。同时保证患者良好睡眠,减轻焦虑、烦躁不安,常用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劳拉西泮、佐匹克隆和三唑仑等抗焦虑药或催眠剂,但药物剂量以中、小量为宜,不可过量和疗程不宜过长。对精神运动性兴奋,严重抑郁的病人可酌情选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或阿米替林及SSRI等抗抑郁药,选用何种药物依据病情灵活掌握。病情恢复后不宜长期维持治疗。

2.支持性治疗

对处于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患者,若不能主动进食,要给予输液、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每天的热量和其他支持疗法及照顾。

3.心理治疗

本病由强烈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因此心理治疗就有重要意义。

(1)一般性心理治疗:在病人可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相互信赖使之产生共鸣,与患者耐心交谈。治疗内容为同病人分析发病的经过,对症状表现进行解释,讲明应激事件在一生中是难免的,关键问题在于帮助患者怎样有力地应付这些心理应激,如何发挥个人的缓冲作用,避免过大的创伤。指导病人如何对待有关刺激,纠正患者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消除患者疑虑。同时给患者最好的社会支持,尽快缓解其应激反应。还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摆脱困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促进康复,重新恢复正常社会生活。对某些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应设法予以解决。

(2)认知治疗:有人格缺陷者可予以认知治疗,对认识自身的性格弱点和改变不良行为模式有所帮助。

(3)环境调整及生活指导:当患者处于发病的创伤环境中,为了减轻或消除引起发病的应激处境不良刺激的作用,应尽可能脱离或调整当时的诱发疾病的环境,以便消除患者的创伤性体验,加快症状缓解,对整个治疗有积极作用。环境治疗的另一含义,包括对患者康复后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帮助、指导和安排,重新调整好患者的生活。必要时重新调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培养生活的乐趣,重视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以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培养一个良好的健康心理可以很好的杜绝系类疾病的发生。如遇突发事件,先要冷静观察并做好准备,切忌惊慌失措;培养必胜的决心,让自己充满自信;可以人生给自己做心理支持;经常做一些放松性活动,避免肌肉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