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方法有哪些

2014-09-23 16:05:43

田鹏飞 主治医师 淄博市第一医院

心肌缺血多发生在老人和幼儿身上,与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疾病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上,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老人的健康威胁也比较大,严重的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还有可能会引起死亡。因此,怀疑患有此病的话,就应该积极的入院诊断。

诊断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方法有哪些?

本病虽无症状,但可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部分患者分别有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史,诊断主要依靠下述检查:

1、动态心电图:

不仅能证实有无SMI,而且还能观察SMI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可用心肌缺血总负荷作为缺血的定量指标来观察疗效。诊断标准为ST段水平下移或下斜型≥1mm并延至J点后80ms,且持续时间≥1min,两次发作之间至少间隔1min。日常生活中发生的SMI称为自发性SMI,较大运动中发生的SMI称为诱发性SMI。

2、超声心动图运动实验:

而特别适合做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而且后者较前者更为敏感可靠。

3、放射性核素检查:

201铊心肌灌注显象法对诊断本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看了上面的讲述之后,您对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如何检查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吧。专家指出,虽然现如今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心肌缺血的治疗,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如果老人被诊断出患有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话,千万不可耽搁,需尽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