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分四类 检查诊断有四依据

2022-12-28 23:19:36

孙永安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现于日本,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和亚洲远东地区,主要患病人群为青少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夏秋为疾病多发的季节。同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具有较强的嗜神经性,在25℃~30℃在蚊虫间很好的繁殖。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大概在十到十五天,典型的病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一般表现为体温急剧上升,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极期时体温可高达40摄氏度,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重症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抽筋、痉挛;恢复期开始体温下降,精神好转;后遗症主要为少数重症患者在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的表现,主要有意识障碍、失语、痴呆等。

此外,流行性乙型脑炎还可以分为四类,并可以从四个方面诊断。分类主要可以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极重型。轻型脑炎的病征表现为神智清晰,体温维持在38~39℃,通常这个阶段的脑炎容易被误诊。普通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为常见,患者一般呈嗜睡或浅度昏迷状态,偶尔有抽搐现象,体温一般在39~40℃。重型患者会昏迷,伴有反复或持续性抽搐,体温在40摄氏度以上,少数人会留下后遗症。极重型也称为暴发型,起兵急骤,进展迅速,出现反复或持续性的强烈抽搐;会进入深度昏迷,多会死亡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判断依据可以分为这四种。

一,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病在7~9月,多为儿童和青少年患病。

二,发病迅速,会有突然的发热现象,同时伴有呕吐、头痛以及意识障碍等,重症患者还会出现迅速的昏迷、抽搐以及器官衰竭等表现。

三,发病早期没有明显体征,两到三天后出现腹壁反射、脑膜刺激征等的可以考虑为患有流行性乙型脑炎。

四,本病的确诊需要依赖血清学的诊断,特异性IgM在病后的第四天会出现阳性。经研究证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有利于临床乙型脑炎患者的快速诊断。

流行性脑炎是作为一种可传染的疾病,人们应该予以重视,对病征做出及时的诊断,并到正规医院去进行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在夏秋季应注意蚊子的叮咬,以防染病。对于脑炎患者,不需要过度的悲观,应该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保持乐观心态面对,便可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脑炎用药方案
万氏牛黄清心丸
万氏牛黄清心丸是中成药制剂,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的作用,可...
奇力青
注射用利巴韦林是经典的抗病毒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效应,可以用于早期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