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治疗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原则为止血,纠正贫血及恢复排卵功能,同时治疗合并的疾病。
1.止血
(1)雌激素:使脱落的子宫内膜生长而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出血量多并已合并贫血者。
①苯甲雌二醇:2mg肌注,每6~8小时1次,出血明显减少时逐渐减量,直至每天1mg时,改为口服雌激素,待血色素上升后,再加用孕激素7~10天,然后同时停药发生撤退性子宫出血(亦称药物刮宫)。
②己烯雌酚注射剂:2mg肌注,用法同上。
③结合雌激素注射剂:25mg静注,每4小时1次,共3次。
④结合雌激素片剂:1.25mg,每4~6小时1次,直至血量明显减少后,逐渐减量为0.625mg/d,持续至贫血纠正后加用孕激素7~10天,同上述。
⑤己烯雌酚片剂:2mg,每6~8小时1次,减量及加用孕激素的方法同上。
⑥炔雌醇片剂:0.005mg/d,维持量(注射用雌激素减量后)。
(2)孕激素:使雌激素引起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停药后,子宫内膜发生月经样的撤退性出血,再通过自身的雌激素修复子宫内膜而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较少以及单用雌激素无效的患者。
①黄体酮注射剂:20mg肌注,1次/d,持续5~10天。
②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片剂:10~16mg/d,持续7~10天。
③醋酸甲地孕酮(妇宁片):8~12mg/d,持续7~10天。
④炔诺酮(妇康片):6~12片/d(0.625mg/片),持续7~10天。
炔诺酮为19去甲睾酮衍生物,具孕激素及弱雄激素作用,对下丘脑及垂体前叶的抑制作用较强,久用后可能影响青春期少女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恢复,不宜多用,避孕药不宜作首选药物的理由相同。
(3)雄激素:丙酸睾酮25~50mg肌注,可以减少子宫出血量,但与炔诺酮相似,青春期少女应慎用或不用。
(4)止血药:配合上述药物应用。
①酚磺乙胺(止血敏):1000mg肌注或静注,2~3次/d。
②氨基己酸:4~6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静滴,2~3次/d。
③氨甲苯酸(止血芳酸):0.1~0.25g静注或静滴,3次/d。
④云南白药:0.2~0.3g,每4小时1次。
⑤卡巴克络(安络血),维生素C,维生素K均可酌情使用。
2.纠正贫血
(1)输血:血红蛋白在8g以下时,输血球或全血。
(2)补充铁剂:口服或肌注右旋糖酣铁。
(3)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3.恢复排卵功能 本病是妇科临床的疑难重症,其治疗不能单一见血止血,因那样即使取得了暂时止血的效果,以后也会复发,所以应把治疗重点放在调整周期和促进排卵等方面,使青春期,生育期妇女经期正常,更年期功血转为正常停经,对于不同的病人要根据其病情及要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
恢复或建立正常的排卵月经是治疗无排卵型功血的根本,当止血后即应安排治疗,但年幼的青春期女孩建立排卵功能困难,首要目的是防止再次出血。
功血的治疗还包括有效的调节,如出血期间要注意保暖,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搞好计划生育,采取有效的节育措施,少做或不做人工流产。
(1)雌-孕激素治疗:亦称人工周期,即模拟正常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规律,先用雌激素,后用孕激素,停药后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血止后再重复用药,连续3~5个周期,停止治疗后测基础体温,如为双相型,表示已排卵,可以停止治疗,如为单相型,再用孕激素7~10天/月。
此疗法适用于年幼及性征尚未发育成熟的女孩,部分患儿治疗后,可建立排卵周期。
(2)孕激素治疗:当上述治疗后无自发月经,基础体温为单相型者应用孕激素7~10天/月,重复3~5个月,少数女孩可出现排卵月经,此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大,性征发育良好的少女。
(3)促排卵药:理论上,促排卵药是解决不排卵性功血的治本方法,但此类药物均为替代治疗(使性腺释放激素,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等),治疗时有效,停药后又恢复原状,青春期少女无生育要求,应用意义不大,如果患儿不能坚持人工周期治疗(如服药反应重),或病情较顽固时,可选择性应用氯米芬(克罗米芬)促排卵。
氯米芬(克罗米芬)为合成的促排卵药,于月经周期早期服用50mg,1次/d共5天,5~10天后排卵,排卵成功率在成年妇女为80%,如无效,逐月增加剂量至每天200mg。
4.同时治疗合并的疾病。
(二)预后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预后一般良好,但治疗重点应为调整周期和促进正常排卵,单纯止血,以后常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