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5 15:42:50
胃穿孔一般是由于胃溃疡引起的,而胃溃疡也可因为许多因素导致,所以胃穿孔的致病因素比较多。典型胃穿孔病人腹部都会有剧烈的疼痛感,而且会间接性的反复疼痛。导致的原因例如大量饮酒,细菌感染,器械损失等等。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急性溃疡穿孔主要原因是活动性溃疡基底组织坏死,穿透浆膜层,致胃腔与腹腔相通。溃疡穿孔后,含有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腹腔,首先胃酸、胆汁等刺激引起化学性腹膜炎,产生剧烈的持续性腹痛。数小时后,胃肠内容物流出减少,而腹膜刺激所致渗出液增加,胃肠流出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一般于8~12小时后,由于腹腔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形成细菌性腹膜炎,引起肠麻痹、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慢性穿孔时因溃疡在向深部发展时,多逐渐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表现为慢性穿透性溃疡、胃胆囊瘘或十二指肠胆囊瘘。
临床表现
多有长期溃疡病史和近期加重病史,但约10%病人无明确溃疡病史。饮食不当、情绪变化等可诱其发生。溃疡穿孔临床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 骤发性剧烈腹痛,如刀割样,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疼痛初始位于上腹部或剑突下,很快波及全腹,仍以上腹部为重,有时伴有肩背部放射。如胃内容物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可发生右下腹痛。因腹痛剧烈,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脉搏快、呼吸浅等,常伴有恶心呕吐,可出现休克。
查体可见病人急性痛苦面容,仰卧拒动,腹式呼吸减弱,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可呈“木板样”强直,肝浊音界减小或消失提示气腹存在。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第二阶段(反应期) 穿孔后1~5小时,因患者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也恢复常态。但仍不能做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第三阶段(腹膜炎期) 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菌性腹膜炎相似。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可出现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病情严重,抢救不及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胃,这需要从健康的饮食习惯做起。例如三餐有规律,尽量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吃东西的时候慢慢嚼,少喝酒不吸烟,注意保暖等等,只有让胃得到保护,才能尽量避免胃部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