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3-03-24 21:45:09

秦虹 主治医师 济南市儿童医院

(一)发病原因尚未完全了解,可能与以下两因素相关:

1.肠内存在某些细菌及其所产毒素以C型产气荚膜梭状杆菌B毒素可能性较大,因发现本病患者粪便厌氧培养,此菌检出率及其B毒素血清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将此菌菌液注入豚鼠小肠,可使其肠道发生出血性病变而死亡。

2.病儿胰蛋白酶活性降低上述B毒素可被肠内胰蛋白酶水解而失去致病作用。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和(或)经常食用甘薯、玉米等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物的食物,均可使肠内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使病儿易于发病。这可解释为什么本病在农村贫困地区发病较高。

(二)发病机制坏死性小肠炎的典型病理变化为坏死性炎症改变。自黏膜下层开始,随病变的扩大,可向肌层及黏膜层发展,使多处肠壁全层充血水肿灶状坏死,坏死黏膜脱落后形成溃疡,继续发展达肌层、浆膜层,而发生穿孔引起腹膜炎。病变多见于空肠下段和回肠上段,但也有见于十二指肠及结肠的患儿,严重者全部小肠均可受累。一般呈散在性、节段性排列,有的为1~2段或2段以上,每段长短不一,最短十余厘米,长者可达100cm,分界清楚。受损肠壁增厚、质脆失去弹性、扩张。重者浆膜面粗糙有纤维素附着,肠腔内充满果酱样血便。显微镜下可见病变肠壁各层均有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为主。黏膜可发生坏死或脱落,黏膜下层有大片出血坏死和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腹腔内可有混浊、脓性或血性渗液。病变恢复后不遗留慢性肉芽肿性改变,引起腹腔内粘连者少见。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健康指南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及对症处理。总的原则为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缓解中毒症...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应该如何预防?
  因病因尚未明了,应预防可能致病的因素,如肠道内感染和蛋白质营养不良等。...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常并发中毒性休克、腹膜炎、肠梗阻;并发脱水、酸中毒、黄疸、惊厥等。...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菌痢 为脓血便、黏液多,次数频繁,有里急后重,大便培养可发现痢疾杆菌。2.肠炎&n...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中毒颗粒及空泡等;血小板多降低...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般无前驱症状、起病急骤。主要表现有腹胀、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