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脓肿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2013-03-24 21:10:46

马达勇 主治医师 丽水市中心医院

(一)治疗

过去,膈下脓肿基本上采用手术引流。近年多采用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均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补液、输血、营养支持和抗生素的应用等。

1.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 该手术创伤小,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一般不会污染腹腔,引流效果较好。

(1)适应证:与体壁贴近的、局限的单房脓肿。穿刺插管须由外科医师和超声医师或放射科医师配合进行,如穿刺失败或发生并发症,便于及时手术治疗。

(2)操作方法:根据超声检查或CT所显示的脓肿位置,确定穿刺的部位、方向和深度。这个部位应是脓肿距腹壁最近处,其间无内脏。选定部位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少许。由超声导引,将20号四氟乙烯套管针向脓肿刺入,拔出针芯,抽出脓液约5~10ml送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从套管插入细的血管造影导针直达脓腔后,即将套管拔出,再用血管扩张器经此导针扩张针道,然后放入一较粗的多孔导管,拔出导针,吸尽脓液,固定导管。导管可接床边重力引流瓶,也可用无菌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定期冲洗。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显示脓腔明显缩小甚至消失,脓液减少至每天10ml以内后,即可拔管。吸尽脓液后,也可不留置导管。因有的病人经一次抽脓后,临床症状即可消失,残留的少量脓液可慢慢被吸收,脓腔也随之消失。

经过此种方法治疗,约有80%的膈下脓肿可以治愈。如引流不畅,脓腔缩小不多,体温不退或退后复升,应手术引流。

2.切开引流术 脓腔较大或穿刺引流无效者,应尽早手术切开引流。术前应常规进行B超检查,或通过CT来确定脓肿的位置。根据脓肿所在的位置来选择适当的切口。原则上切口愈接近脓肿引流愈好。

(1)手术路径:

①经前腹壁途径:右或左侧肋缘下切口,进腹。是常用的手术切口,右侧膈下脓肿,常用右侧肋缘下切口(图7)。

②经后腰部切口:适合于左膈下位置靠后的脓肿(图8)。

(2)操作方法: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切开腹壁各层至腹膜,穿刺确定脓肿的部位,在吸出脓的部位进入脓腔,可用手指或钝器插入,吸净脓液后,用低压灌洗,放置多孔引流管或双套管并用负压吸引。术后换药并冲洗。

(3)注意问题:

①脓肿周围一般都有粘连,分离时切忌分破粘连,以免脓液流入腹腔造成扩散。

②切开脓肿壁时勿损伤腹内器官。

③膈下脓肿多数偏后方,前腹壁路径虽较安全,但易引流不畅,加用负压袋吸引可弥补其不足。

3.抗生素治疗 引流前即应开始。

(1)用药原则:早期治疗可根据经验用药,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调整;抗厌氧菌与抗需氧菌抗生素联合用药;经静脉途径给药,至病人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时为止。

(2)常用抗生素:氨基苷类对脓肿中最常见的肠杆菌高度有效;氨曲南(aztreonam)、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imipenem)、α-羧基噻吩青霉素、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及喹诺酮类,或第2、3代头孢菌素,均可覆盖革兰阴性杆菌;抗厌氧菌常用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两者效用相似,但前者价廉,国内应用更广泛;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α-羧基噻吩青霉素等兼有抗需氧与抗厌氧菌的作用,有时可单独使用。对于少数有肠球菌存在证据者,常规加用氨苄西林。

(二)预后

膈下脓肿至今有6.8%~11.3%的病死率。主要原因是病人原发疾病较重、年纪大、发生并发症后又常未能及时手术引流。

膈下脓肿健康指南
膈下脓肿的几点简介
膈下虽有感染,但未形成脓肿者,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增加营养(含特需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生素的选择以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作依据,在培养未获结果以前,应选择广谱抗生素,膈下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桿菌为主,常选用庆大酶素,氨芐青酶素及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在治疗中应注意合并应用抗厌氧菌的抗生素(灭滴灵)。...
膈下脓肿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过去,膈下脓肿基本上采用手术引流。近年多采用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
膈下脓肿应该如何预防?
  膈下脓肿即或治疗得法,至今仍约有5%的病死率,故应注意预防。   1.腹膜炎病人宜采取半坐位,避...
膈下脓肿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胸腔感染 膈下感染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或经淋巴途径蔓延到胸腔引起胸膜炎,亦可穿入胸腔引起脓...
膈下脓肿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膈下脓肿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因为本病是继发感染,常被原发病灶之症状所掩盖,故应与原发病灶相鉴别,...
膈下脓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1.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  2.细菌学培养  (1)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