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

2017-03-26 22:35:50

刘迎光 主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又称Klinefetter综合征(Klinefetter syndrome),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性染色体疾病,在染色体鉴定之前,1942年Klinefelter首先报道了此症,1956年Bradbury等表明患者体细胞内呈女性X染色质,1959年Jacobs和Strong首先发现该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7,XXY。以高龄妇女妊娠中机会为多,由于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睾丸发育不全、不育、智能低下等。

本病在青春期前症状不明显,故不易早期发现。

1、本病的发病率相当高,但许多患者除不育外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因而不会就诊,难以发现,患者表型男性,体格较瘦长,身材较高,指间距大于身高,乳房往往增大,乳房女性化约占40%,在47,XYY及48,XXYY核型,具有2个Y染色体患者高体型表现更为明显,青春期发育常延缓,由于无精子,一般不能生育(偶有例外)。

2、体格检查发现男性第二性征不明显,无胡须,无喉结,皮肤白皙,睾丸小,阴茎亦小,可有隐睾或尿道下裂,阴毛发育差。

3、患者可有性格孤僻,腼腆,不活跃,胆小,缺乏男孩性格,在标准47,XXY核型中,约有25%显示中等度智能发育落后,表现为语言和学习障碍,此征在青春期前缺乏明显症状,不易认识,若对智能落后或行为异常的儿童做常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进行早期诊断。

4、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在儿童期可因隐睾或者小睾丸来诊,但多数因症状不严重,缺乏特征性或体格检查疏忽不易被重视,一般在青春发育期,由于睾丸不发育,男性化不全,部分患者有女性乳腺发育或不育而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