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2 13:34:20
早恋是一个敏感的字眼,这个词曾刺激得各地的学校严加防范。但是防范归防范,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沉浸在风花雪月的欢乐时光里。有一部分孩子因为过分沉迷,影响了学习,家长们深感迷惑,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会谈恋爱呢?看下早恋的心理分析:
当前,早恋现象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据某中学对一千零四名学生的调查,发现交了恋爱朋友的有一百零四名,占7.43%;其中男生36名,女生68名。据小学教师反映,小学生也有写情书,相约幽会的。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谈恋爱,主要的是出于好奇心,谈不上什么感情基础,离或合也无所谓,但也会犯两性错误。女孩子初犯两性错误的最小年龄是11岁,高峰是14~15岁;男孩子始犯两性错误的最小年龄是13岁,高峰是16~17岁。据某市中学一个班级的调查,失去童贞的女生占全班女生总数的一半。问题不能不令人焦虑。
为什么小小年纪就闹恋爱呢?世界上没有无源的水,也没有无根的树。当前早恋现象的普遍,细加琢磨,有它的客观原因,也有它的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性刺激的信息量大量增加。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人的心理也就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所谓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城镇的都市化、人口的密集,这就增加了人们的社会接触。现代化宣传工具的运用,又加快和扩大了信息的数量和传递的速度。曾有一度时间,精神污染充斥,电影、电视、广播、录象、广告、照片、报刊、书籍,还有所谓手抄本,几乎整天价地围着爱情转,大有风雨压城之势。有些形象,有些语言,不仅刺激,还很挑逗,那些年纪轻轻的、情窦刚开的、未经风雨世面、良莠难辨的中小学生怎能不受污染?
也必须指出,我们的学校,在一度时间里,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了政治思想教育,纪律比较松懈。这,给早恋开了方便之门。主观原因,是早恋者的心理结构的缺陷。古语说: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下,只有志不正、心不静者,才生邪事。早恋也是这样。
我们知道,个体发展到思春期(女孩起于11~12岁,男孩始于13~14岁),性发育开始了,第二性征显露了。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无思想准备,在一段较短(约半年至一年左右)时期内,会产生对性的不安、害羞和恐惧情绪;过后,便会有另一种倾向,即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异性发生好奇和好感,性冲动也开始出现。在这个期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坚强的集体舆论的制约,他们便会滋长一种逆反心理:恋爱是大人的事,为了标志自己是大人,也效法恋起爱来,尽管他们对恋爱的真谛和含义并不理解,也要好奇地去试探;如果失去自控或在不良分子的引诱下,还会出现不正当的两性行为,心安理得,不以为耻。早恋,就是这样不良主客观因素的不良结合。
对孩子的早恋行为,应该怎样引导呢?建议是给他们看一些健康的书籍,听一些健康的歌曲,多讲一些有趣的,又与早恋毫无关系的故事,引开他们的兴趣,主要还是要认真与其进行交流,多了解他们在青春期的苦闷等,与他们做朋友,这样引导的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