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母乳性黄疸啊

女  2016-02-05 08:01:32

病情描述:

我们家宝宝三十六周生的,现在四十天了,喂母乳,大小便一直都很正常,睡也睡的很好,但是一直都很黄,在南方医院做了检查,说黄疸高,要停母乳三天,我就停了三天,今天就去儿童医院检查了,医生说宝宝是黄,但比上次降了三分之一,是母乳性黄疸,吃点药。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母乳性黄疸呢?是因为我的饮食问题还是什么问题呢?请问我要注意什么吗??

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出现皮、巩膜及黏膜黄染,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病因特殊而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在出生后3-5天可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14天内黄疸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黄疸全部消退。病理性黄疸则属于异常,一般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细菌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②新生儿溶血病;③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④母乳性黄疸,多于出生后4-7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在停止哺乳1-3天后胆红素即可下降,如3天无明显下降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⑤其他因素如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于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程度重或进展快;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者。任何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都应找出原因进行治疗,尤其是1周内的早产儿和有严重缺氧、酸中毒、颅内病变、严重感染的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这一项.
  西医药治疗1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5——6mg/kg/日光照治疗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中医药治疗需辩证治疗、从你的病情描述来看、两天就出现黄疸、属急性、发病时抽搐伴尖叫、属热证.可诊断为湿热型黄疸.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母乳喂养造成的黄疸有两种情况,一种称母乳不足性黄疸,一种称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前者是不及时喂养或添加了母乳以外的饮品而造成的,后者是与母乳中某些物质有关。 母乳不足性黄疸:因为母乳喂养可以增加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而恰恰在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如果母乳喂养不足,肠蠕动减慢,势必导致胎便排出迟缓。胎便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就会增加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胎便中的胆红素就会重新吸收入血,使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黄疸。因此,加强母乳喂养,保证乳量充足,在无指征的情况下,尽量少给孩子添加母乳以外的食品,是减少黄疸的最好办法。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病因不十分明确,母乳中所含某些激素抑制了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的活性,导致血中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中胆红酶增高,导致黄疸。这类黄疸的特点是出现较晚,消退缓慢。停用母乳3~5天,可见黄疸减退。而再重新喂哺后,黄疸会再度出现。 处理此类黄疸应有医生指导,因为,需要先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暂停母乳也是一种办法,但一定要在停哺期间定时将乳汁排出,以保持泌乳,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还可适量地口服葡萄糖水。重者需要医生指导治疗。
  以上是对“是不是母乳性黄疸啊”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