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现在患病有慢性肾衰竭

女 37岁 2016-02-06 09:30:30

病情描述: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慢性肾衰竭是怎么来的? 慢性肾衰竭是怎么来的?请问慢性肾衰竭的人不能吃白蛋白吗? 现在肌酐是275,有65岁,有糖尿病 现在血糖正常的,有时候还犯低血糖 那能吃小分子的白蛋白吗?肌酐如何形成的?肌酐高了能治好吗?怎么治?

你好,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项目有尿素氮,肌酐,肌酸,尿酸,二氧化碳结合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试验项目.肾功能不全根据血肌酐数值分为四期:第一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Scr)133~177umol/L,因肾脏代偿能力大,因此临床上肾功能虽有所减退,但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能力仍可满足正常需要,临床上并不出现症状,肾功能化验也在正常范围或偶有稍高现象.第二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血肌酐(Scr)177~443umol/L,血肌酐尿素氮偏高或超出正常值.病人出现贫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易集中等,但常被忽视.若有失水,感染,出血等情形,则病情进展将加速.第三期,肾功能衰竭期, 血肌酐(Scr)443-707umol/L,肾脏功能损伤严重,贫血明显,夜尿增多,血肌酐,血尿素氮上升明显,并常有酸中毒,此期如不加系统正规治疗,将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治疗难度更大.第四期,尿毒症期或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血肌酐(Scr)707umoll/L.有严重临床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尿少,浮肿,恶性高血压,重度贫血,皮肤瘙痒,口有尿臊味等,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较复杂,不同的时期会伴有不同系统的症状。因为慢性肾衰竭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肾病病情恶化的终末结局。这决定了慢性肾衰竭具有多种的临床症状。另外,慢性肾衰竭症状的表现形式多样,这与肾衰竭有比较长的病程有一定关联。慢性肾衰竭症状的严重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肾衰竭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肾衰竭患者而言,一定要做到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能够及时就医,最大限制的控制病情的恶化,从根本上提高肾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
   肾衰竭治疗网专家指出,在临床中,慢性肾衰竭处于不同阶段时,患者将表现出不同的慢性肾衰的症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初期:肾衰竭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肾功能异常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轻到中度:检查慢性肾衰竭病人的血常规,尿素氮指标高,肾衰竭患者可能有轻微的症状。在此阶段,对肾衰竭患者而言,由于夜间肾脏不能像正常那样从尿中吸收水分而浓缩它,因此病人可能需要在夜间多次排尿、影响夜间睡眠。
   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疾病未能有效控制,随着病程的迁延,肾衰竭病人血液中有毒物质不断增加,使得患者出现身体虚弱、易疲

肉眼见肾脏体积增大,质软,切面肾皮质苍白,缺血,髓质呈暗红色。镜下见肾小管上皮变平,有些呈混浊肿胀、变性、脱落,管腔内有管型及渗出物。肾中毒引起者,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集中在近曲小管,其下的基膜保护完整;肾缺血所致者,上皮细胞呈灶性坏死,分散在肾小管各段中,其下的基膜往往断裂、溃破、肾间质内可见小园形细胞浸润及水肿,有一部分死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患者肾脏,在光学显微镜下肾小管的形态并无改变,故肾小管坏死的命名,是不很恰当的,但这些病例,在电子显微镜下,有时仍可见到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变形,内质网消失,微纤毛脱落,有些部位基膜也有微裂口。肾小球和肾小动脉一般无改变,只有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才会见到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有纤维素性血栓。到病期的第5-6天,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新生。若基膜完整,则新生的上皮细胞很快覆盖在基膜上,使肾小管形态恢复正常。但基膜有破坏者,则上皮细胞多不能再生,缺损处由结缔组织代替。
  以上是对“90岁老人现在患病有慢性肾衰竭”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