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手术后应注意什么,怎么保养?

男 37岁 2016-02-08 12:30:15

病情描述:

患者信息:男 55岁 江苏 南京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超声描述:下腔静脉肝后段管腔清晰,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侧髂外静脉管腔增粗,内见云雾状回声充填,血流信号消失。左下肢股总、股浅、国静脉内见云雾状回声充填,管腔增粗,不能被探头压扁,血流充填缺损,其周边与管壁之间探及细条状血流信号通过。胫前及胫后静脉管腔清晰,内无异常回声,CDFI:血流信号充盈良好。超声提示:左侧髂静脉、股总静脉、股浅、国静脉血栓形成。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现在在吃华法林钠片的抗凝药。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这种病要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否 现在这种情况动手术效果好吗?在哪家医院治疗好

目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2类:药物预防和机械物理方法.
   1.药物预防
   (1)小剂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确的抗凝作用,在体内及体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术前或术后用肝素,可能造成创面渗血,术中失血加大.鉴于此,目前主张小剂量法,减少出血危险.具体方法是术前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术后每隔8~1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由于人种的不同,我国肝素的用量应适当减小,一般为3000U皮下注射.统计显示,小剂量肝素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以及肺栓塞的发病率,不增加术中,术后大出血,但伤口局部血肿较常见.用药期间,一般无需检测出凝血功能,但应监测血小板,以防发生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2)低分子量肝素:肝素是一种混合物,其分子量组成从4000~20000,平均为15000.而低分子量肝素是从肝素中提取出来的,分子量组成为4000~6000,抗凝作用表现在对抗Ⅹa和Ⅱa因子.相对于肝素,其抗Ⅹa因子的作用强于抗Ⅱa因子(两者作用比为2:1~4:1.而肝素为1:1),因此它出血倾向较肝素小,而半衰期

病情分析: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此外有几种预防方法:其中机械预防方法是最常见的,也就是 国外采取的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
  意见建议: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此外有几种预防方法:其中机械预防方法是最常见的,也就是 国外采取的跳板装置,或充气长统靴,或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

⒈ 饮食与血栓形成的预防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手段,但饮食结构安排不当与饮食习惯不良,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而危害健康。多年来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脂症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肥胖的产生,除某些病理因素外,主要与过量饮食、营养过剩有关。由于肥胖有碍行动、故疏于运动,致使血流淤滞;肥胖者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升高,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减少,故体内纤溶活性下降,可促使血栓形成;肥胖者常有高血脂症和高血压,使血管内皮受损,更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为此,节制饮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限制摄入饮食总热量、适度增加运动以减少体脂,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是预防血栓形成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合理的饮食安排主要在于控制总能量的供给,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其组合应为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与低糖。含高胆固醇的食品很多,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少用或忌用。
   许多食品对防治血栓形成是有益的,应提倡其在饮食组成中的比例。此类中的食物包括:玉米油、花生油、豆油、菜油、鱼油、洋葱、香菇、黑木耳、紫菜、海带、燕
  以上是对“下肢静脉血栓手术后应注意什么,怎么保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