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80天检查出视网膜母细胞瘤

男  2016-02-10 10:47:28

病情描述:

大约两个月前,外伤导致玻璃体积血,药物没办法控制后二十多天做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发现视网膜有两处裂缝并用激光气压,出院一周复查又发现视网膜脱落,又马上用填油法做视网膜修复手术,术后几天视网膜与黄斑间发现皱褶该怎么办?如有增殖又该怎么办?

有家族性,婴幼儿多见,5岁以上者发病率减少。眼部表现依肿瘤的起源部位及发展方向而不同。如肿瘤从视网膜内层起源,向玻璃体方向生长,形成肿块,临床上常表现为瞳孔后有特殊的黄白色光反射(俗称猫眼)及视力障碍,患儿多因此就医。起源于外核层的肿瘤,向视网膜下腔生长则表现为进行性广泛性视网膜脱离,在眼底上可见白灰色变色区,因隆起不显著,故易被漏诊。从视网膜周边开始的弥漫浸润型肿瘤向前发展可累及虹膜、睫状体,产生类似虹膜睫状体炎的症状;向后沿视网膜平面扩张,伴以视网膜血管扩张,可被误为视网膜血管瘤病。若不及时治疗,肿瘤继续生长,视网膜组织全被破坏,瘤细胞因阻塞前房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一般从肿瘤初起发展到眼内压升高约1年;青光眼期约历时半年。而在眼球后极的小肿瘤可引起斜视;虹膜表面血管破裂可致前房积血。肿瘤如沿视神经或视神经鞘膜生长,可向颅内蔓延。如经巩膜导水管向眶部蔓延,充满眼眶,使眼球突出,或形成溃烂巨块突出于眼睑部。少数病例可因肿瘤坏死引起眼内炎症反应,而呈眼内炎或全眼球炎的表现。晚期病例经血行转移,多至肝或骨。有5%患儿合并其他畸形,如有报道染色体13的长臂丢失综合征,表现为小头畸形,宽而显著的

在婴幼儿眼病中,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发生于5岁以下,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这个病的治疗目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不是说没有希望.保住视力是不可能的,最终都会摘除眼球,能保住性命就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这种病大部分患者都是双眼内均有病灶,可能早晚要全部摘除.最重要的就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做完手术后仍难逃一死,您要做心理准备.第二,如果您不希望做手术,那就放疗或者化疗,但这种需要心理准备,孩子本身会剧痛,而且也不会有很大疗效.第三,如果癌症扩散或转移,就会有以下三种情况:一,脑组织受累;肿瘤侵犯鼻咽腔引起吞咽困难和窒息;向远处转移到肝肾和骨骼.这三种情况必致死,且第二种在外观上最惨不忍睹,也最受折磨摧残.这个时候只能用度冷丁缓解疼痛,也具有镇静作用.
  如果病入膏肓,您必须选择手术,因为成功的机率比其他诊治方法要大,度冷丁会药力减退,而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残害在累积.
  目前为止病眼摘除手术是

找到有关视网膜母细胞瘤检查的一些资料,详细如下:
  
   1.尿液检查 尿液中香草基苦杏仁酸(vanilmandelic acid)和高香草基酸(homovanillic acid)排出量增加。阳性者有助诊断。但阴性者亦不能排除Rb。
   2.在血-房水屏障完整时,房水中乳酸脱氢酶(LDH)浓度高于血清值。当两者之比值大于1.5时,提示Rb存在的可能。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测定:当房水内LDH值高于血清中值,二者之比大于1.5时,有强烈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可能。
   3.房水酶的测定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房水及血浆的乳酸脱氢酶(LDH)增高,房水与血浆的磷酸异构酶(PGI)亦增高,但是在Coats病晚期,视网膜破坏较广时,房水和血浆的乳酸脱氢酶及磷酸异构酶亦增高。
   4.细胞学检查 抽取房水或玻璃体进行细胞学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有促进肿瘤通过眼球壁穿刺孔向球外扩展的危险,故不应轻易采用。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及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转移极有参考价值。
   5.遗传学检查
  以上是对“宝宝80天检查出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