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怎样形成的,病因是什么?

男 56岁 2016-02-18 10:03:01

病情描述:

昨天大便,后有鲜血,是有点浓的那种鲜血,不是和大便混一块的.我对着镜子看了会,发现肛门那有一小块肉.肛门口看上去很小,被肉遮住都快看不见了,努力撑的话,会又撕裂感.周围有点红.总是想放屁,而且放屁时感觉肛门那有些湿热,请问肠癌怎么治疗?什么症状?肠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直肠癌准确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一般认为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饮食结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2、结肠息肉: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根据息肉的组织学结构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绒毛状息肉和管状息肉;根据结肠息肉的多少及其遗传性,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单发、多发和家族遗传性息肉病。
   3、结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4、遗传因素: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

对于直肠瘤是怎么形成的,你提到直肠瘤是怎么形成的为你解答如下.直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病因尚未明确,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直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 国内外均有"直肠癌家庭性"的报道,直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直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直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直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3.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直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直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肠炎症 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中医认为直

1.遗传因素:在直肠癌患者家庭中有很多都有癌肿的家族史也有不少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胞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史;
   2.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所谓西方饮食被认为与直肠癌发生有关西方国家是大肠癌高发地区直肠癌发生率高与此对比是南非斑替氏族摄取的是低脂肪而富有纤维素的粗糙食物直肠癌发病率低这些居民如移民至直肠癌高发地区饮食结构改变则发病率随之增高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使粪便中甲基胆蒽物质增多可引起胆酸分泌增加被肠道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不烃此两种物质均为致癌物质纤维素量减少又使粪便通过肠道速度减慢使这些致癌物质与肠结膜接触时间增加而导致癌变机会增多;
   3.腺瘤癌变:瘤性息肉可癌变腺瘤可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3种类型管状腺瘤发生率高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腺瘤中有遗传性的家族性发性腺瘤被视为癌前病变一般在30岁以后发病但也有在20岁以前发生癌变者;
   4..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病等由于肠粘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
  以上是对“大肠癌是怎样形成的,病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