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 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 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 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指导意见:息肉及息肉病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肠段切除、结肠次全切除、全结肠切除、全结肠及直肠切除。视息肉的多少、基底的宽窄及所在的部位而定。
   1.对单个有蒂息肉可作内镜下圈套、电灼(凝)或结扎摘除;对体积较大者,可选择肠壁、肠段切除。
   2. 无蒂或广蒂息肉,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可经肛局部切除(一般要求息肉距肛缘的距离小于5厘米)或经骶后路局部切除(息肉距肛缘的距离6~9厘米);息肉位于腹膜反折以上的可行肠壁切除或肠段切除。
   3. 息肉病:可根据情况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结肠全切、回肠贮袋直肠吻合术。
   对于手术切除的息肉,应常规送快速病理检查,根据快速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处理。

息肉是指任何起源于胃肠粘膜表面并凸入腔内的病变.根据其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息肉病的意义在于其引起出血及其恶性转变的倾向.肠息肉及肠息肉病包括色斑息肉综合征,儿童型直肠息肉,结肠与直肠腺瘤,结肠家族性息肉病等.
  外科治疗原则:根据肠息肉的诊断,部位,数目,形态,患者年龄以及有无癌变,决定治疗方案,结肠息肉一般予以切除或破坏.
  色斑息肉综合征:由于消化道病变范围广泛,应在发现有较大的息肉或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道大出血时,才给予手术治疗.
  儿童型直肠息肉:如蒂较长,可使用手法摘除.
  结肠与直肠腺瘤:1.给予缝扎切除.2.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下电灼切除息肉.3.剖腹做腺瘤切除.上述所有摘除的腺瘤均须送病理检验.
  以上是对“盲肠息肉有哪些症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