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肿瘤癌症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异型性是肿瘤异常分化在形态上的表现。异型性小,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来源组织相似。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从治疗效应看,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都为局部治疗的方法。因此,肿瘤化学治疗专家除了重视局部肿瘤外,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恶性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上。他们对于肿瘤治疗的观点为细胞指数杀灭的观点,故强调了多疗程、足剂量的用药方法,以期能彻底杀灭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不同的癌症时期其治疗的方法不 同,在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这个情况治疗的希望一般不大,建议根据医生的具体建议 进行

新型嘌呤核苷类似物包括氟达拉滨、2-氯脱氧腺苷和喷司他丁,是具有淋巴毒作用的抗代谢类药物,其在惰性NHL、尤在CLL和滤泡性NHL中抑制静止期和分裂期细胞的作用显著。近来嘌呤类似物已逐渐从挽救性治疗用药延伸为一线用药。在一些对惰性淋巴瘤复治患者的小样本研究中,氟达拉滨+环磷酰胺作为挽救方案获得了70%~80%的总体缓解率。氟达拉滨+环磷酰胺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两项临床研究显示,总体缓解率分别为92%和100%,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0%和82%。氟达拉滨+米托蒽醌作为一线治疗的CR率为67%~81%。同时治疗前存在bcl-2基因重排的患者中,超过50%获得了分子生物学缓解。尽管氟达拉滨和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二者都具有对抗CD20+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的活性。氟达拉滨口服制剂在CLL患者一线治疗的总体缓解率为71.6%~80.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大于21个月,在CLL患者二线治疗中的总体缓解率为46.2%。氟达拉滨口服制剂与环磷酰胺联用(FC)治疗初治CLL可以使79.3% (60/75例)的患者获得临床疗效,49.3%  37/75例 达到CR,22个月后87

近年多个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资料证明,其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应当是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CHOP方案,并且通过增加方案的剂量密度,缩短疗程间隙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如R-CHOP14 方案。R-EPOCH也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方案包括DHAP、ESHAP、GDP、ICE、miniBEAM和MINE等。对于具有明显不良预后因素的初治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PI中高危及高危组),诱导化疗达CR后实施大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其长 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对于复发的患者,移植解救比常规化疗解救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以上是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的治疗方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