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性胃间质瘤的预后

你好,你为女性患者,年龄64岁.主诉于2010年1月15日 查胃镜:胃底见一约1.5厘米*1.5厘米半球形隆起灶,表面粘膜光滑.EUC:于病变处扫描见起源于第四层约1.7*1.1厘米欠均匀,低回声病灶,包膜完整,余各层次清晰.检查结论:胃底肌层低回声病变(间质瘤可能).
  建议你去医院明确诊断后手术治疗.
  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是根据肿瘤大小以及有丝分裂指数(MI)来评估.恶性危险度与肿瘤直径和细胞核分裂数的关系分为 极低度:肿瘤直径<2cm且核分裂数<5个/50HPF;低度:肿瘤直径2~5cm且核分裂数<5个/50HPF;中度:肿瘤直径<5cm且核分裂数6~10个/50HPF,或肿瘤直径5~10cm且核分裂数<5个/50HPF;高度:肿瘤直径>5cm且核分裂数>5个/50HPF,或肿瘤直径>10cm,或核分裂数>10个/50HPF.由此认为GISTs均应视为恶性潜能肿瘤,仅仅是恶性程度差异,其中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是判断恶性程度的差异.
  胃间质瘤对传统化疗不敏感,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肿瘤首选且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边缘应超过2cm以上。GIST高危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可达55%~90%,80%在术后1~2年内有3/4局部复发,半数还同时出现肝转移,虽有可能再切除,但难以提高生存率,原发灶切除彻底无转移灶者5年生存率54%(50%~65%),不能彻底切除或转移者5年总生存期<35%,不能切除者总生存期 9~12月。
   药物治疗
   复发/合并转移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治疗:
   伊马替尼作为选择性kit/PDGFRA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手术不可切除及转移性病例的治疗以及部分高度侵袭危险性病例的术后预防性化疗,使GIST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手术切除后复发表现为:原发手术切除部位的新病变,原发病灶以外的部位出现转移灶,现存肿瘤体积的增大以及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病人病灶中出现结节性高密度影。复发或者转移的病人的手术预后与肿瘤分期,肿瘤风险评估以及首次手术后无瘤生存的时间有关,DeMatteo等在200例术后复发的病人中研究表明,完整切除复发的转移

三、临床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尤其是原发性肿瘤更需外科切除。但外科手术的规范合理性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外科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首次治疗及完整切除肿瘤现国内外学者通过生存率分析,发现间质瘤的首次治疗极为重要。如果采用合理的首次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纽约纪念肿瘤中心报道200例病例中,原发肿瘤93例,其中80例(86%)完整切除,5年生存率达到54%。而其他复发病例的5年生存率仅10%。因此追求首次治疗的成功最为关键,而不是日后复发的无休止被动治疗,疗效甚差。
  肿瘤完整切除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由于间质瘤的生物特性及复发特点,提示复发转移病例中,腹膜达89%,肝脏78%,肺18%,骨12%。如此高的腹膜转移至少半数病例系首次治疗不当或未完整切除肿瘤所致。腹腔及腹膜广泛的种植性播散常难以处理,甚至减瘤手术或姑息手术并不能提高疗效。这提示外科医生应重视此类肿瘤特点。
  2.无瘤操作及术中防止肿瘤破溃间质瘤的包膜极易破溃,这与一般胃肠道癌明显不同。由于肿瘤仅有一薄层包膜,且存在一定张力,稍一触碰即破溃
  以上是对“外生性胃间质瘤的预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