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落怎么治疗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蹭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和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除上述症状外眼底检查尚可见视乳头颜色为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血管变细等.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特效疗法. 生活护理:病因治疗为首要的其次可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一旦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但是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使患者充满信心及坚持治疗.由于各种药物的应用未能采取严格的双盲试验(有时也不允许)因此很难说明何种药物及方法一定有效.药物中常用的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ATP及辅酶A等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淤药类如菸酸地巴唑维生素E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等.近年来通过高压氧体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中药补中益气汤类及针刺治疗早已证明有效

视网膜脱落是什么引起的
  (1)与近视眼的关系: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近视眼患者。在较大样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中,近视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病人很多。近视眼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较正视眼者轻。近视眼的病变主要在眼球的后节,自赤道起始,眼球后节渐渐扩张,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层萎缩变薄甚至消失,视网膜也继发变性、萎缩,同时玻璃体也出现液化。具有这些致病因素便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2)眼外肌运动的影响:4条直肌的止端位于锯齿缘前,其运动对视网膜的影响不大。而斜肌止于眼球的后部,上斜肌牵拉眼球下转,再加玻璃体的重力作用,可能与颞上象限视网膜容易产生裂孔有一定关系。黄斑部易发生囊样变性,可以继发成裂孔,有人认为也与下斜肌运动时的牵拉有关。有人观察了28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时裂孔的分布情况,发现68.4%的裂孔在视网膜的颞侧,其中47.49%与上、下斜肌止端的位置相对应,即裂孔在颞上象限,右眼多集中于10~11点钟,左眼1~2点钟方位,角膜缘后13~15mm处。此外还常在11~1点钟方位,角膜缘后16~22mm处出现大马蹄形裂孔。颞下象限的裂孔比较集中在右眼8

(3)与眼外伤的关系:眼球受钝挫伤后发生锯齿缘断离,可发展成视网膜脱离。青少年眼外伤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患病率较高???18.71%~20%。动物实验证实,在眼球挫伤的瞬间,眼球变形可引起视网膜远周边部发生撕裂。此外,重度外伤可直接在赤道部产生视网膜裂孔。外伤引起的后极部毛细血管循环淤滞、视网膜振荡与玻璃体牵引,可发生黄斑裂孔或由黄斑囊样变性进而发展成孔。除这些与外伤有明确关系的视网膜脱离外,其他大多数病例,多半是视网膜和玻璃体已有变性或粘连,具备了视网膜脱离的内在因素,外伤仅作为诱因诱发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4)与遗传的关系:有些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发生于同一家族中,说明此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可能存在隐性遗传或不规则显性遗传。多数病理性近视眼具有较肯定的遗传性,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也较多。此外,双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两侧眼底的病变多半对称,这也表明某些视网膜脱离可能与先天性生长发育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
  以上是对“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落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