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芝(托拉塞米胶囊)

丽芝(托拉塞米胶囊)
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综合评分:  (5.0)
规格:10mg*10粒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丽芝
通用名称:托拉塞米胶囊
英文名称:Torasemide Capsules

适应症

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

主要成份

主要成份:托拉塞米, 化学名称:N-[[(1-甲基乙基)氨基]羰基]-4-[(3-甲基苯基)氨基]-3-吡啶磺酰胺。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6H20N4O3S 分子量:348.43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和粉末。

规格

10mg*10粒

药物相互作用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本品与b-受体阻断剂、ACE抑制剂及钙通道阻断剂合用。充血性心衰患者将本品可与洋地黄毒苷、ACE抑制剂和硝酸酯盐类合用,均未发现新的或预料之外的不良反应。 2、本品对格列苯脲、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对苯丙香豆素(相关的香豆素衍生物)的抗凝血作用无影响,对地或卡维地洛(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的药动学无影响。健康志愿者将本品与螺内酯合用,后者的肾清除率下降,AUC值增加,但临床经验表明无需调整两药的剂量。 3、由于水杨酸类药物与本品竞争肾小管分泌,所以在与本品全用后,水杨酸高剂量组可观察到水杨酸毒性。尽管未对本品与非甾体抗炎药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但上述药物与呋塞米合用后偶尔可导致肾功能障碍。 4、与许多利尿剂一样,吲哚美辛会部分地抑制本品的促尿钠排泄作用。在限制钠摄取(50mEq/天)的患者中可观察到上述现象,但在钠摄正常(150mEq/天)的患者中未观察到此现象。 5、西米替丁和螺内酯对本品的药动学及利尿作用均无影响。同时服用地高辛使本品的AUC值增加50%,但勿需调整本品的剂量。 6、未对全用本品和考来烯胺的人体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过研究,但在动物试验中,考来烯胺使口服本品的吸收率下降,不推荐两药合用。 7、同时服用丙磺舒使本品分泌到近曲小管的量减少,使本品的利尿作用下降。 8、已知其他利尿剂可降低锂的肾清除率,使发生锂毒性的风险增加,所以两类药物合用必须慎重。未对本品与锂合用后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过研究。 9、其他利尿剂可增加氨基甙类抗生素和依他尼酸的潜在耳毒性,尤其是肾功能损伤患者情况更为严重,未对本品与上述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过研究。

不良反应

约对4000例病人进行了本品安全性评价:其中800例使用本品至少6个月,380多例则超过1年。在这些病人中564例在美国进行了本品的临床试验,274例作为空白对照。本品的副作用通常是短暂的,与年龄、性别、种族或疗程无相关性。由于副作用而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3.5%(美国),而对照组为4.4%。在美国和欧洲,对充血性心衰病人因副作用而停药率为3.0%(38/1250),而呋塞米为3.4%(13/380);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停药率为2.0%(8/409),而呋塞米为4.8%(11/230);对肝硬化病人停药率为7.6%(11/170),呋塞米为0%。停用本品最常见的因素为(按发生率由大到小程序):头晕、头痛、恶心、虚弱、呕吐、高血糖、排尿过度、低钾、严重口干、低血容量、阳痿、食管出血、消化不良。因这些副作用退出率在0.1%~0.5%之间。在美国进行的空白对照研究中与药物可能或很可能有关的大于1%的副作用有:头痛、排尿过度、头晕、鼻炎、乏力、腹泻、心电异常、咳嗽、便秘、恶心、关节痛、消化不良、咽喉痛、肌肉痛、胸痛、失眠、水肿、神经过敏。在这些临床试验中本品日用剂量范围为1.25mg~20mg,多数病人服用5mg~10mg,疗程1~52天,平均41天。上述副作用只有过度排尿发生率托拉塞米组高于对照组。在高血压病的对照研究中,过度排尿发生率对照组为1%,托拉塞米5mg/天为4%,10mg/天为15%。在接受本品治疗的心衰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中过度排尿未作为副反应事件报道。临床研究中不能排除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有:房颤、胸痛、腹泻、洋地黄中毒、胃肠出血、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低血钾、低血压、低血容量、血栓形成、疹子、直肠出血、晕厥和心动过速。有报道一病人使用本品后出现血管水肿,后发现此人对磺胺类药过敏。临床对照研究所列副作用未进行药物治疗相关性评价,关节炎以及其他各种非特异肌肉骨骼问题托拉塞米组大于对照组,但对照组痛风大于托拉塞米组。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与托拉塞米剂量无关。一例病人服用本品后因肌痛停药,对照组有一例因痛风而停药。低血钾:见注意事项。

禁忌

1、已知对托拉塞米磺酰脲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 2、无尿的患者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

1、由于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突然改变可能导致肝昏迷,有肝硬化和腹水肝病患者慎用本品。此类患者最好在医院开始使用本品(或其他任何利尿剂)。为了防止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最好与醛固酮拮抗或排钾量小的药物一起合用本品。 2、耳毒性:快速静脉注射其他髓袢利尿剂或口服本品后曾观察到耳鸣和听力下降(通常可恢复),不能肯定这些不良反应与本品有关。在动物试验中,托拉塞米在极高的血浆浓度下可观察到耳毒性。静脉注射时,应缓慢注射,时间在2分钟以上,单次用药的剂量不能超过200mg。 3、体液量和电解质耗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可观察到电解质失衡、血容量不足或肾前性氮血症,可能会造成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症状:口干、口渴、虚弱、嗜睡、瞌睡、不安、肌肉痛或痉挛、乏力、低血压、少尿、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过度利尿作用可能引起脱水、体液量减少、形成血栓或栓塞(特别是老年患者)。产生体液和电解质失衡、血容量不足、肾前性氮血症的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观察到血钠升高或降低、血氯升高或降低、血钾升高或降低、酸碱水平异常,血尿素氮增加。若有上述症状,需停用本品直至恢复。在低剂量下重新服用本品。 4、对美国进行的对照试验中,高血压患者服用本品(5-10mg/天)6周后,血钾平均大约下降0.1mEq/L。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间,试验组血钾低于3.5mEq/L的患者百分率(1.5%)基本与安慰组(3%)相近。服药1年后,患者的平均血钾水平未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充血性心衰患者、肝硬化患者或肾病患者服用本品剂量高于在美国降压试验中的剂量时,剂量依赖性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使用洋地黄毒苷的患者,利尿剂诱发的低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的一个风险因素。肝硬化患者、快速给予利尿剂的患者、电解质摄取量不足的患者、同时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风险最大。使用托拉塞米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钾及其它电解质。 5、其他电解质 (1)钙:健康志愿者单次使用本品后尿钙排泄量增加,但在对高血压患者4~6周临床试验中,患者的血钙仅轻度增加。在一项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的长期试验中,患者的血钙水平平均1年下降0.10mg/dL(0.02mmol/L)。在使用本品11个月的426的患者中,未将低血钙作为一项不良反应报道。 (2)镁:健康志愿者单次使用本品后,尿镁排泄量增加,但在对高血压4~6周试验中,患者血镁水平轻度增加。在对高血压长期试验中,患者血镁水平平均1年增加0.03mg/dL(0.01mmol/L),在使用本品治疗11个月的426名患者中,只有1例低镁血症(1.3mg/dL,相当于0.53mmol/L),作为一项不良反应报道。在一项充血性心衰病人的长期试验中,估计患者平均1年血镁水平增加0.2mg/dL(0.08mmol/L),但由于许多患者服用镁补充剂,所以这些数据是混淆不清的。在一项为期4周的试验中,患者并使用镁补充剂,托拉塞米5mg、10mg组血镁水平低于1.7mg/dL(0.70mmol/L)的患者百分率分别为6%和9%。 6、血生化: (1)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托拉塞米使以上参数呈剂量依赖性轻度增加。高血压患者连续6周每日服用本品10mg后,患者的血尿素氮平均增加1.8mg/dL(0.6mmol/L),血清肌酐平均增加0.05mg/dL(4mmol/L)、血清尿酸增加1.2mg/dL(70mmol/L)。长期服用药后以上参数可进一步产生轻度的变化,但停药后均可恢复。使用本品的患者可产生有症状痛风,但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近。 (2)血糖:高血压患者每日服用本品10mg,6周后血糖水平平均增加5.5mg/dL(0.3mmol/L),在随后1年中,血糖水平进一步增加1.8mg/dL(0.1mmol/L)。在对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试验中,与基值相比,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并无显著变化。有血糖升高的病例报道,但并不常见。 (3)血脂:在美国进行的对高血压患者的短期对照试验中,每天5mg,10mg和20mg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分别增加4、4和8mg/dL(0.10~0.20mmol/L)。长期服药后症状消失。 (4)在同一项对高血压患者短期对照试验中,每日服用托拉塞米5mg、10mg和20mg后,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平均分别增加16、13和71mg/dL(0.15~0.8mmol/L)。在一项长期试验中,患者每日服用本品5~20mg,经1年的治疗后,与基础相比,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未观察到临床显著变化。 7、在对高血压患者的长期试验中,试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数轻度减少,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血清碱性磷酸酶轻度增加。尽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这些变化在医学上不具有重要意义。除碱性磷酸酶外,在对其他酐酶的试验中均未观察到有显著变化趋势。

储藏

遮光,密封,置干燥处保存。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0526

生产企业

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是参考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
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药品库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药品、产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的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请仔细阅读药品、产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医务人员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