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的最重要的脏器之一,肝脏的解毒作用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都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很多的时候,正是由于肝脏的解毒作用,肝脏也容易受损。保肝药就是能够改善受损害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一类药物,通过服用或者静脉滴注这类药物,疗程足够就很大的可能达到改善肝脏病理、改善肝脏功能的目的的药物。目前,保肝药种类繁多,了解其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对于保肝药的使用更有针对性。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
目前认为保肝药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大致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维生素及促进代谢类药物。这类保肝药物作用较弱,其具体的保肝机理是通过促进人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来保持人体的代谢所需要各种酶的活性。代表药物有各种氨基酸制剂以及维生素C、 ATP、 FDP 、门冬氨酸钾镁等。这些药物当中的注意事项也比较重要,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临床应用于各种肝病所致的维生素缺乏、物质能量代谢低下、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
2、肝细胞膜保护剂。这类药物对于肝脏的保护作用较强,其保肝机理通常是特异性地与肝细胞膜结合,从而起到稳定、保护、修复肝脏细胞的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细胞膜的防御能力。代表药物是多烯磷脂酰胆碱。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炎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解毒保肝药物。由于肝脏的解毒作用,因此肝脏也比较容易中毒,此类药物就是为患者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从而增强解毒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络合重金属,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物由尿排出,增强解毒功能。临床上的代表药物有肝泰乐等。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用于食物或药物中毒。
4、抗氧化剂。此类药物的保肝机理都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来保护肝细胞内线粒体内的含巯基酶类的活性,通过这一过程就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防御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抑制过氧化物产生,促进坏死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促进重金属盐的排泄。代表药物有谷胱甘肽。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
5、利胆保肝药物。保肝机理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淤滞。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茵栀黄(中药)等。临床应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肝炎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各种胆汁瘀积症。
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有一些时候更要注意保肝药物的副作用,有的“保肝药”本身就对肝细胞有一定损害作用。因此,有人建议摒弃“保肝药”的提法,倡导临床用药应有的放矢。保肝药旨在保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各种治疗仍然是其它类型肝炎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相对明确保肝药物的保肝药物分类及临床合理应用,规范保肝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