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东方国家的人们的饮食结构喜欢高盐,所以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就要尽快启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控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目前常见的治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很多的患者及家属对于降压药的分类及机理并不了解,这就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目前,虽然降压药物琳琅满目,但是最常见的降压药整体分类大概包括有五种:利尿剂、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但是每一种药物具体有什么作用,其降压机理是怎样的,很多人并不了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这五种药物的作用。
一、利尿剂。利尿剂是降压药当中使用比较要的一类药物。其主要通过减少患者的血容量来达到降压目的。利尿剂一般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常用的利尿剂当中的代表药物是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值得注意的是,利尿剂会引起电解质的紊乱,容易出现低血钾、高尿酸血症,因此在使用期间应该定期复查血钾,有痛风的患者禁用。
二、钙拮抗剂(CCB)。这类药物降压作用比较持久,其主要的降压机理是通过阻断人体内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从而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血管得以扩张,血压自然就会降低。此类药物通常用于老年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有稳定性心绞痛或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其代表药物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此类药物由于可以兼顾心脏,因此临床上应用最广,并且其作用不受盐摄入量的影响,而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
三、β受体阻滞剂(BB)。此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减少心脏的排血量,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如果高血压合并有冠心病、心率快或有早搏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可以优先考虑此类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代表药物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由于其减慢心率的作用,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缺氧的表现,具体有全身疲乏、肢体不温、心动过缓等。本身就心率慢(<55次/分)、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支气管哮喘不能服用,并且在服药过程中切忌自己突然断药。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这类药物比较适用于合并代谢疾病的患者,如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代谢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考虑优先选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常用的代表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以“普利”为后缀的药物。它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保护心脏和肾脏。持续性干咳,牙龈增生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
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类似于ACEI类降压药,代表药物有厄贝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以“沙坦”为后缀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沙坦类药物和普利类药物由于作用机制类似,一般不联合应用。
通过以上对于降压药的介绍,我们大概能了解到不同的降压药有着不同的功效,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副作用,所以患者在用药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且值得重视的是在确定了高血压的种类以后,服用合适的降压药,再进行规律的监测血压。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低盐饮食,避免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