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障碍

症状概述 医患问答 专家观点 相关疾病 相关经验
症状概述 病因 检查 诊断鉴别 预防治疗 缓解方法 饮食禁忌

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感觉障碍是指在反映刺激物个别属性的过程.........[查看详情]

感知障碍的鉴别
  感觉障碍与那些症状混淆?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肩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功能受限:四边孔综合征(quadrilateral space syndrome)即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由于当肩关节外展外旋时,组成四边孔的肌肉均受牵拉,从三个方向对四边产生挤压而致本症发生。

  2.手套或短袜子式浅、深感觉障碍:是癌性神经肌病的症状之一。四肢远端开始的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或异样感觉。逐渐进行,并向近端发展。

  3.深感觉障碍:“深感觉”是指肌肉及关节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如果传导深感觉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病损,出现肌肉及关节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障碍,则为深感觉障碍。检查时请患者闭目,检查者摸其某一手指或某一脚趾,请他回答所摸的是哪一个。回答正确,则说明位置觉正常。回答不正确则为位置觉障碍。或轻微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活动患者的指(趾),请其回答活动方向,回答正确说明运动觉正常。回答不正确则为运动觉障碍。震动觉的检查,是把震动的音叉,置于骨突出部位,请患者回答有无震动感觉,有震动感者说明震动觉正常,无震动感觉者则属震动觉障碍。

  4.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空洞症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5.偏身感觉障碍:指患者半侧的痛觉、温度觉和本体觉障碍。传导痛温党的神经纤维从皮肤感受器到神经末梢到传 入脊髓后角,交叉到对侧侧索上行,经内囊后支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中枢。感觉中枢对传入的刺激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是热、冷,还是痛刺激的判断。如内对部位 受损,则中断了对侧偏身痛温觉传导,故痛温觉障碍。传导本体感觉的感受器受刺激后传入脊髓后索上行至延髓楔束核和薄束核,再从该两核发出的神经纤维交叉到 对侧上行经内囊到中央后回。若内囊受损,则中断对例偏身本体感觉的传导,出现位置觉丧失等本体感觉障碍。

  6.无运动或感觉障碍的运用不能:失用症即运用不能,是在无运动或感觉障碍时,在作出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表现无能为力的状况,有时也意味着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使用一部分肢体去作已形成习惯的动作。

  一、病史

  应注意年龄、发病部位、起病快慢、病程长短等。如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突然发病,有偏身感觉障碍,以脑血管病多见;慢性发病者以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青年人肢体痛、温觉有失,而运动和触觉正常应考虑脊髓空洞症的可能。四肢末梢的麻木无力时,应考虑末梢神经炎。脊髓的锥体征阳性伴有以下肢为主的深感觉障碍时应考虑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询问病史时注意既往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尿毒症、外伤、肿瘤、饮酒、中毒、头痛、头晕,椎间盘脱出、脊髓炎规神经炎、脑血管病变、癫病精神创伤、精神刺激等。

  二、体格检查

  感觉的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中繁琐而又容易发生误差,要求耐心细致、有时须反复核查、去伪存真,方可获得有重要价值的诊断资料。检查时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醒,对检查能有正常表达的能力;检查前要让患者了解检查的方法和意义,争取患者的充分合作;检查时均请患者闭目或遮住检查的部位;检查的顺序一般从感觉缺失区查至正常区;检查中注意左右侧相应部位和远近端的对比,必要时重复检查;检查中忌用暗示性提问,以免影响患者的判断;切忌参与检查者的主观成见;发现感觉障碍时宜用图表和人体轮廓图记录,以便重复检查时对比参考;检查时要注意区分感觉障碍的类型,如传导束型、节段型、神经根型或末梢型等及感觉障碍的程度;过度疲劳可使患者感觉域增高,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过长,必要时可分几次完成检查。

  (一)浅感觉检查

  1、触觉

  用棉絮在皮肤上轻轻擦过,在有毛发覆盖的区域可轻触其毛发。

  2、浅痛觉

  可用普通的针灸针或叩诊锤柄端小针轻刺皮肤,嘱患者在感到微痛时作声,井确定患者感到的是痛感而不是尖物的触觉,必要时用针的尖钝两端交替刺激以核实。如发现有浅感觉异常的区域,需行多方向检查核实范围。

  3、温度觉

  用装有冷水(5 ~ 10℃)及热水(40 ~ 50℃)的试管,交替接触皮肤,嘱患者报出冷或热。

  (二)深感觉检查

  1、关节位置觉

  检查者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询问患者其肢体所处的位置。检查者也可将患者肢体摆成一种姿势并保持,并嘱对侧肢体模仿。

  2、运动觉

  检查者轻轻移动患者的手指和足趾,请患者说出移动的方向,移动幅度约50上下,发现障碍时再行加大。注意检查者的手指要放在移动方向的两侧,动作要缓慢,否则患者可能以压觉间接判断指趾移动的方向,造成运动觉无障碍的假象。

  3、振动觉

  用振动着的音叉柄,通常为128Hz,置于患者的骨突起处,询问有无振动感觉,注意感受的时限,两侧对比。也可交替使用振动和不振动的音叉,检查其辩别能力。

  4、压觉

  用钝物交替轻触和下压患者皮肤,嘱患者鉴别。

  5、深痛觉

  挤压肌肉或肌腱,也可压迫各主要神经干,询问有无痛感、观察有无痛苦表情。

  (三)复合感觉的检查

  1、定位觉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或笔杆等轻触患者皮肤后,嘱患者用手指点出刺激部位。

  2、两点辨别觉

  嘱患者闭目,用特制的钝角两脚规,将其两脚分开到一定距离,接触患者皮肤,逐渐缩小距离,如患者仍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正常时全身各处敏感程度不同,指尖最敏感,背部、股、腿处最差。正常时指尖2-4mm,手掌8-12mm,手背2-3mm,前臂和上臂7-8cm。

  3、形体觉

  嘱患者闭目,将物品如钢笔、钥匙、硬币等置患者手中,让其只能用单手触摸,之后说出物品名称。可左右分别测试。

  4、重量觉

  用重量相差至少一倍的两物体先后放入一侧手内,请患者区别。可两侧对比。有深感觉障碍时此检查无意义。

  三、辅助检查

  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分布,性质等选择合适的检查末梢型感染障碍应选择肌电图,腰穿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及常规检查。必要时应做神经活检;后根型和脊髓型应根据感觉平面选择脊髓CT或MRI、腰穿做脑脊液动力学检查,脊髓椎管造影等;脑干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应选择脑CT或MRI、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病病型感觉障碍应从心理方面着手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