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占80%左右,尤以二尖瓣狭窄最为多见,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占第二位。
目录 1.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的处理原则 2.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3.妊娠合并心脏病常见并发症 4.怎么知道是妊娠期心脏病 5.为什么会有妊娠合并心脏病? 6.妊娠合并心脏病要怎么治疗?
1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的处理原则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在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妊娠超过12周时,应密切监护,积极防治心力衰竭,度过妊娠与分娩。定期产前检查能及早发现心衰的早期征象。在妊娠20周前,应每2周行产前检查1次。在妊娠20周后,尤其是32周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增加,产前检查应每周1次。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经过顺利也应提前住院待产。
(2)防治心力衰竭:保证充分休息,每日至少10小时睡眠。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限制体重过度增长,整个孕期不超过12kg为宜。保证合理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铁剂的补充。及时治疗心力衰竭。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洋地黄,早期心力衰竭给予作用和排泄较快的制剂,如地高辛0.25mg,每日2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服,2~3日后可根据临床效果改为每日1次,不主张用饱和量,以备心力衰竭加重时抢救用药,病情好转即停药。妊娠晚期发生心力衰竭,原则是待心力衰竭控制后再行产科处理,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2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1)孕前:
①根据心脏病的类型、病变程度、心功能的级别以及医疗护理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内科会诊意见,再作出能否怀孕的估计。
②病情不允许者,应于妊娠12周以前作人工流产,并严格避孕。
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妊娠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主动接受保健指导。
(2)妊娠期:
①加强产前检查,接受孕期指导。有条件者应在预产期前1~2周住院待产,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均应住院治疗。
②饮食指导。提供高蛋白、含铁量高的饮食,妊娠4个月起限制钠盐摄入量,一天不超过4~5g。
③保证充足睡眠。每天至少10小时睡眠的时间外,有条件者白天安排2次休息机会。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强调保证休息的重要性。
④药物治疗。除补充铁和维生素以外,按病情需要给予强心剂及抗生素,必要时与内科共同监护用药剂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发现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⑤限制活动量。卧床休息,减少用力机会,预防发生疲劳,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⑥加强监护措施。定期产前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尤其注意识别早期心力衰竭症状,以便及时处理。诱发心力衰竭发生的因素有心房颤动、上呼吸道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产后发热或过度劳累等。心脏病孕妇如有气急、紫绀、端坐呼吸、咳嗽或痰中带血、肺底部持续性罗音、颈静脉过度充盈、肝脏肿大及压痛等症状和体征时,均为心力衰竭的表现。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气急及心悸、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半夜常有胸闷而需起床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等现象应予警惕,并考虑是否有早期心力衰竭。
⑦心理护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心脏病的资料,促进他们对疾病的理解,减少焦虑心理。同时为其提供有关分娩准备的指导,增强自信心。
(3)分娩期:第二产程心脏负担重,极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以保证孕妇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积极防治心力衰竭,因此,以保证孕妇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积极防治心力衰竭处理原则。
①专人守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监测胎心和产妇一般情况,尤其须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及肺底罗音等,完善各项记录。护士遇有心力衰竭可疑征候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②采取半卧位及侧卧位,垫高头、肩部,供氧气吸入。
③产程开始即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适当使用镇静剂,配合止痛护理措施,使产妇保持安静。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立即配合使用强心甙,及急诊手术准备。
④宫口开全后,应行会阴侧切术,选用胎头吸引术、产钳术等助产,缩短第二产程,及早结束分娩。
⑤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放置砂袋,以防腹压突然下降而发生心力衰竭。
⑥产后立即皮下注射吗啡0.01g或苯巴比妥钠0.2g,必要时加催产素(禁用麦角),需要输血、补液时,应控制输注速度。
(4)产褥期:产后由于生理性的重新适应过程,心脏负担重,再加上产后乳房肿胀疼痛等仍然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对于有心脏病的产妇,产后是个关键时刻。
①产妇宜采用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同时垫高头和肩部。
②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体温等变化,按病情需要记录出、入量,加强会阴伤口护理,完善各项记录,发同导常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③必要时按医嘱使用小剂量镇静剂,保证产妇充分休息。继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产前、产时曾有心力衰竭的孕妇,继续使用强心剂。
④心功能ⅲ级以上者不宜母乳喂养,按心脏功能情况,安排渐进式活动计划(由护士提供全面生活护理,逐渐转为本人自理生活项目)。
⑤指导选择有效的避孕措施,一般产后一周左右进行输卵管结扎术,如果有心力衰竭者,须充分控制心力衰竭后,再择期手术。
⑥鼓励母子亲密关系的进展,并为母亲提供育儿技能。
⑦做好出院指导。
3妊娠合并心脏病常见并发症
1.心力衰竭:最容易发生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早期。掌握早期心力衰竭特点:
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②休息时心率每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钟超过110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③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若不及时控制,可诱发心力衰竭。
3.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妊娠时血液呈高凝状态。心脏病伴静脉压增高及静脉淤滞,有时可发生深部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可诱发肺栓塞,是孕产妇重要死因。
4怎么知道是妊娠期心脏病
妊娠期心脏病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原先存在的心脏病,以风湿性及先天性心脏病居多,高血压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和肥厚型心脏病少见。第二类系由妊娠诱发的心脏病,如妊高征心脏病、围生期心脏病。
【诊断】
若孕前即知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当然不存在诊断问题,但有些患者可无自觉症状而不就医。由妊娠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变,可导致心悸、气急、水肿等症状,也可伴有心脏轻度增大、心脏杂音等体征以及x线、心电图改变,从而增加心脏诊断困难。不过,若发现下列异常,应考虑存在器质性心脏病。
1.ⅲ级以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2. 舒张期杂音。
3. 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4.x线摄片示心影明显扩大,尤其个别心房或心室明显扩大。
5.超声心动图显示心瓣膜、心房和心室病变。
5为什么会有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期间,孕妇很容易发生心脏等,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还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女性的生命,那么,为什么会有妊娠合并心脏病呢?下面小编具体为大家介绍下为什么会有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的原因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在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代偿可以承受,但若心脏功能因孕妇已患有心脏病而有所减退时,额外负担可能造成心脏功能的进一步减退,甚至引起心衰,威胁母婴生命。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从怀孕开始至分娩后数周内,母体可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从妊娠第10一12周开始心排出量升高,仰卧位时于妊娠第20一24周达最高峰,比未妊娠妇女休息时增长30一40%,产后两周恢复正常。
妊娠期心跳速度比未妊娠妇女要快,在近足月时每分钟可增加十次左右,怀双胞胎时增得更多。血容量于妊娠第6-10周开始增加,至第32-34周达最高峰,较未妊娠时增长30-50%。血容量一般包括血浆量及红细胞量,妊娠期虽然红细胞量不断增加,至足月时增长18%以上,但血浆量却增长50%左右,比红细胞增加的量多,因此,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因稀释而相对减少,形成“生理性贫血”。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以及母体循环、呼吸系统工作量加重,均使氧消耗量不断增加,至分娩时达高峰(比未妊娠时增长20%)。妊娠期全身含水量逐渐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子宫逐渐增大,压迫下腔静脉,使下腔静脉压上升;加上重力的缘故,大多数孕妇的小腿及脚踝处发生水肿。妊娠晚期,子宫明显增大,致横隔抬高,心脏呈横位,血管屈曲,右心室压力升高等,以上变化都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为什么会有妊娠合并心脏病?可以让孕妇更好的了解妊娠合并心脏病,而且女性还要及时预防妊娠合并心脏病,平时多注意饮食的调理,还要注意保暖才好。
6妊娠合并心脏病要怎么治疗?
妊娠合并心脏病致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和时机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处理措施。
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心衰的内科处理:治疗时首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同时选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进一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心衰的处理以洋地黄类药物为首选,它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心衰严重者可加用氨力农及(或)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与洋地黄类药物有协同作用。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常有严重的水钠潴留,可出现稀释性低血钠和低血钾,此时应选用可扩张容量血管、降低肺动脉压的利尿剂(速尿)。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是治疗心衰的关键。血管扩张剂可使心室充盈压降低,心搏出量增加而改善症状,首选药物为酚妥拉明和硝普钠,宜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但须注意硝普钠对胎儿有潜在的氰化物毒性作用,适合在产后使用。此外,动态观察心功能变化和心功能分级对预防心衰有重要意义,心功能监测包括临床观察、辅助检查如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就是上面说的了,怀孕期间准妈妈们要特别的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要是发现有一点点的不适的症状就要及时去看医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妊娠期心脏病并不可怕,只要准妈妈们都遵循以上说的几点要求去做,相信不管是对自身还是对胎儿的影响都是很小的。